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二)
2019-11-09与一年级教材变化之处的补充说明:
1、为体现拼音学习与课文学习要求的不同层次,并考虑到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了950个常用生字(一上400、一下550),从二年级上册开始,本册教材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如《黄山奇石》(可参看二上9页)“对着天都[du]峰”。
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加注汉语拼音并配有背景图片,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文下背景图片中的生字不全是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有些图片中的生字是不需要在本课中认识的,比如课文第三课11页,课文下有带枫叶的生字,这些生字不是本课所有的生字,而是这一页课文出现的生字;12页带苹果图案的生字是这一页课文出现的生字;13页带枫叶图案的生字是这一页课文出现的生字;这三页出现的生字比较多,但是不要求全部认记,把它们列出来,仅仅是为了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读书的需要,这一点要注意。要求认记的以14页“我会认”为准,这里列出的生字是要求学生会认的。所有要求认识和会写的字都应以课后“我会认”和“我会写”两个栏目之中列出的为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生字一律注本音,在文中的具体语句之中会发生语流音变,有的要读轻声或者变调。(如,庄稼的“稼”应读轻声;黄澄澄、红彤彤的后两个字应变读为一声),老师们在备课时注意,即教生字时按本音读,在课文中按轻声或变调来读。这些变音的生字有的教参中有提示,老师们课作为参考,有的教参中没有提示,老师们就很不好把握,尤其是abb式词语的读音,我也是查阅了一些资料,简单个大家介绍一下:
abb式形容词,例如 “红彤彤” “绿茸茸”等,其中的bb,不论原来是什么声调,在abb这个格式中,都读成了阴平,也就是一声。这是普通话中的一条变调规律。但是,不是所有的abb式形容词都发生变调,有大量的这类形容词不能变调,还应照读本音。比如“金灿灿”“空荡荡”“红艳艳”“白皑皑”“恶狠狠”“赤裸裸” “ 白茫茫”等。遇到这种情况,如果读音拿不准,最好的办法是查词典,按词典的规定去读。
本册教材中所出现的多音字和abb式的词语大概有一下这些:
1多音字: 天都峰(9页)、四海为家(11页)、背着(31)兴奋(36)弯弯曲曲(66页)、转动(70页)、老师教同学们(89页)纸船漂呀漂(92页)、还她一个健康的身体(109)、好学(113页)、打中(137)、 淹没(146页)
2(标注本音,读时需变音)
《语文园地一》(19)庄稼(轻声)、黄澄澄、红彤彤(一声)、扑棱棱(一声)
《一分钟》(31)丁零零(一声)
《父亲和鸟》(136)、热腾腾(一声)
本音:《父亲和鸟》(135)雾蒙蒙(二声)、
《山行》(16)远上寒山石径斜、(本音)(改成本音)
备注:abb无规律可循,以上是本册中出现的,大家遇到拿不准的音时,以商务印书馆新版词典XX年字典为准。中考时一般不考,有争议的题回避。
l 几点建议:
识字方面:(如何提高识字效率?)
一、减少机械识记,多教给识字规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每个生字写上三遍,就产生单调刺激的抑制作用,其结果造成精神疲劳,影响识字兴趣。因此必须交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和规律,使他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才能加快识字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