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回声和形成回声的原因。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结合有关内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为什么是回声和形成回声的原因。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听到过回声吗?回声是什么声音?在哪儿能听到回声?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看课文是怎么讲的。
二、初读课文,粗知课文内容
初读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找出图文对应的段落。
二、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小青蛙在什么地方发现有一只小青蛙在学它说话?
2、小青蛙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做的?又是怎样说的?
三、检查初读效果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2、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 这一段有几句话:讲的是什么?
⑵ “倒影”是什么意思?(结合图的理解)
⑶ 课文中把什么比作大月亮?(把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成的圆形比作大月亮)
2、指导朗读描写美丽景色的第二句话,注意句间停顿。
3、齐读第一段。
二、小青蛙在什么地方发现有一只小青蛙在学它说话?指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并引导学生划出与问题有关的词语。(桥洞底下)
提问:
1、小青蛙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叫起来。“周围”指什么地方?“美丽的的景色”指什么?结合图(一),联系课文第一段说明。
2、小青蛙“呱呱呱”地叫起来,这时,它听到什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齐读第二段。
三、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回答
小青蛙为什么很奇怪?它是怎么问妈妈的?
1、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要用适当的语气朗读小青蛙和青蛙妈妈的话。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段写的是什么。
四、图文对照。理解第四、五自然段
1、默读第四、五自然段,观察第二幅插图,思考:青蛙妈妈带小青蛙跳到岸上以后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2、图文对照,引导学生理解小青蛙问妈妈,妈妈是怎样做,怎样说的?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3、借助图(二)理解画出的句子。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5、分角色朗读四、五自然段。
6、填空练习
⑴ 青蛙妈妈捡起一颗石子,()进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碰到河岸,又一圈一圈地()回来。
⑵ 青蛙叫的声音的(),碰到桥洞的( ),也要()回来。
7、引导学生说一说:
⑴ 结合课文内容讲讲“荡”和“返”的意思。
⑵ 什么是“回声”?你曾在什么地方听见过回声?(用自己的话说)
五、齐读最后一段
理解“小青蛙又游回桥洞里,呱呱地叫个不停”这句话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