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
教学目标: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二下教材中有明确的学习默读的要求)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 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显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 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首(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 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一是朗读训练,二是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能力,即了解词句意思的能力。
建议:
一、正确划分课时
如:课例一《小柳树和小枣树》片段
1、 开课即交代:“今天继续学习有趣的童话故事,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一些生字词,看,这些词语朋友又来和大家见面了!”这样单刀直入式的开课形式,虽简单,却很自然地导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听课者很清楚地了解这节课是第几课时,上节课完成了那些教学任务,这节课要做什么。简洁明快。所以结合这个片段,我想说,阅读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正确划分课时,准确落实教学目标;在以往听课过程中,发现很多老师课时划分不明确,没有将整课书的教学目标有效地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去。本次视导,希望上课老师能提前给我一份教案,每课时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
二、遵循语文教学规律,设计教学流程;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语文学科最基本应遵循从“整体——局部——整体”的规律来设计教学流程。
《北京》:
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北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用书中一句话来说一说。(生:第一段——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最后一段——北京真美啊!)
深入局部:默读批画2-4:从哪儿感受到美丽?交流
回归整体:北京有 ,有 ,还有 。北京真 !结合全文谈。
全篇课文需要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规律,对于一些重点段落也应注意按照这一规律来设计。
如《北京》重点段落第二段教学:
【整体感知:了解写了什么】:默读二段,数一数共有几句话,介绍了哪儿的景象,圈在书上。
(3句话,介绍了“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景象。)
*意图:学生整体感知这一段的三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深入局部,逐句学习三句话】:
第一句: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
(1)自读,初步感悟。
(2)指读,明确:天安门在哪儿,什么样,谁清楚地告诉大家。(让学生明白这句话重点写的是天安门的位置及样子,写了什么,这是第一层次,学生一读就懂,不必在此层面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