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案

17、登鹳雀楼(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书写部分生字。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谈话。
小朋友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山西的永济县去玩一玩。看,这里有一座楼,多高呀,数一数,有几层楼?今天我们就到这座楼上去玩一玩。听导游介绍,这座楼上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儿停留在上面休息,所以他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谁来读一读。(学生读“鹳雀楼”,读正确)
[设计意图:利用媒体,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数一数,有几层楼?”为下文登高望远作好铺垫。]
     看老师在黑板上写“鹳雀楼”,学生书空。(雀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小,下面是隹字旁,表示短尾巴的鸟,楼是左右结构的字,左面是木,右上是米,右下是女)。
学生在语文书上把“雀”和“楼”各描一遍。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在认读“鹳雀楼”后,教师适时进行写字指导,边板书课题,边进行写字指导,让学生进行书空,并在语文书上进行杪红。]
 2.以前,鹳雀楼不是很有名气的,但在唐代有一位大诗人王之涣来到这里,登上鹳雀楼,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了下来,取名为《登鹳雀楼》,学生读题目。今天,我们就跟随王之涣登鹳雀楼,去看看,去玩玩。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但王之涣说,在登楼之前,要把他写的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请大家打开语文书,翻到第114页,借助拼音自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读诗 。
古诗一共有两句四行诗句,谁来读一读第一句诗句?(个别读、齐读)
谁来读一读第二句诗句?(个别读、齐读)(更、层正音。)
谁能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个别读、齐读)
过度:我们把《登鹳雀楼》读得这么正确、这么流利,王之涣请我们一起登楼了。
[设计意图:低年级要把初读落到实处,确保人人都能正确、流利(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破句)地朗读课文,因此,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先自读古诗,然后检查古诗的朗读情况,是否做到正确、流利,同时有一定的节奏。]
 三、品读诗句,悟意明理。
[设计意图:运用媒体,再次创设情境,让动态的图与静态的文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让学生形象感知到傍晚夕阳慢慢落山的美丽景色。真切感受到黄河水流进大海的那种磅礴气势。从而大致理解古诗中部分字词的意思,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初步感知“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道理。为第二课时进一步的明理作好铺垫。]
(一)品读第一、二行诗句。
1.啊,我们现在登上二楼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美景吧。(看动画)
2、你看到了什么?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