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欢乐的泼水节

教材简析:
《欢乐的泼水节》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中的课文.全文紧扣"欢乐"来写,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可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课文配有插图,生动描绘了傣族人民相互泼水和唱歌跳舞的情景.全文有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写了人们互相泼水的情景及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写人们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直到深夜.
目标预设:
1.依据学生现在不善于观察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会当时人们喜悦的心情.
2.依据学生课外知识较贫乏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2,培养学生养成课前查找资料的习惯.
3.依据课后作业,确立了教学目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感受他们过节时的欢乐心情.
4.依据课后作业要求,确立教学目标4,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描写泼水的欢乐场面,体会泼水的情景和人们欢乐的心情.
教学难点:懂得泼水的象征意义.
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多媒体手段,主要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启发,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场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第一课教学设计: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第一教时,我将通过"揭题设疑 ,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导书写"这三个环节引领学生初步感知文本.
设计思路:
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有复习导入,精读感悟,设计作业,拓展延伸练习说话这三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回顾本课学到的生字和新词.
(二),精读感悟: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三),设计作业,拓展延伸 1,试着背诵课文,看谁第一个背出来.2,交流收集的有关少数民族的风俗节日资料,以及说说或写写对傣族人民的祝愿的话.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 多媒体课件 云南风光之泼水节实况 查找少数民族的风俗节日.
教学过程:
20 欢乐的泼水节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了《欢乐的泼水节》,齐读课题.谁来回忆一下,通过学习,课文中的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学生交流本课的词语.对重点词语,老师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
2.词语记得那么好,说明小朋友学得很认真,下面请大家来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3.听着这旋律优美的音乐,看着这几个词语,出示词(西双版纳,凤凰花,一年一度)你回忆起了什么 (生……)
是啊,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西双版纳时,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泼水节的热闹欢快吧!
学习第二小节
1.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也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这个让大家期盼已久的节日到来的时候,人们是怎样欢度的呢 请小朋友自由读读第二小节,想一想泼水节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2.请你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说一说你对泼水节的看法.
3.你想亲眼看看泼水节时那热闹的场面吗 观看录象:欢乐的泼水节
4.你看到了什么 (生交流)
(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有很多人在相互泼水)
5.(1)请学生表演灌和泼.你觉得人们泼得怎么样 你从哪些词里体会出人们的欢乐来的 (互相追赶,灌,泼)谁来读读这句话.(出示: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指导读出欢乐:泼得再用力点!泼得再开心点!)让我们边泼边读,体会一下那欢乐的场面.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