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培根 顺学而导——《上天的蚂蚁》案例分析

 [背景] 《上天的蚂蚁》是北师大版小语第三册第十一单元“努力”中的一篇新课文。这篇童话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立志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
  低年级的孩子最爱读童话,因为童话最贴近儿童的世界。儿童的世界与成人世界是完全不同的,充满了奇思妙想,一切都有可能,山是仙山,水是灵水,小鱼可以做梦,萤火虫也有烦恼……作为成人世界的教师,只有先走进儿童世界,才能和学生同情共振,不破坏文本童话的意境。
  [案例]
  片段一:童趣为先,词语为本,感受通天树之高。
  师:我来画画,你们来猜词,看谁眼明脑快。(师画简笔画)
  众生(猜词):“树干”、“树尖”、“通天树”
  师:我觉得自己画的树还不够高,谁来帮帮我?
  生:“高得插入云霄”还得画云。
  师:那么请你来画画,其它同学齐读第一自然段为画配音。
  师:还有哪些句子也能说明这棵通天树特高呢!请大家快速地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养成一边读一边想,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生:“从树干往上爬,一直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师: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通天树就像是什么?
  生:通天树就像是一架天梯。
  生:通天树就像是孙悟空的金箍棒。
  师:啊,确实高,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还有哪些句子呢?
  生:“巨人多么想到天上去看看啊!他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
  师:你们知道动画片中有哪些巨人吗?
  众生:奥特曼、怪兽、变形金钢……
  师:巨人身材那么“魁伟”,也望不到树尖,这通天树真高,让我们一起看图读词“通天树”。
  师:谁来用词语形容一下“通天树”
  生:“顶天立地”、“高耸入云”。
  片段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求知欲的原动力,这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尤为重要。课始画图猜词,充分运用“首因效应”有效地把握好课前两分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大大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提高了教学效率。接着想象说句子,举动画片中的例子释“巨人”、“魁伟”,让童趣悄然生长。
  低年级词语教学是根本,记得李海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只有这样词语才会在学生的心中变得丰厚起来。”在教学中,教师扣住“通天树”一词,画图感知,读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想象说句子,拓展说词,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让词语教学灵动起来,有效走进文本,贴近儿童的世界,体悟感情,放飞思维。
  片段二:激活潜在资源,渗入心理素质教育,感悟小蚂蚁身小志坚。
  师:你认为小蚂蚁能爬到天上去吗?
  (大多数学生说能)那么你从文中的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生:“我能爬到天上去!一个充满自信的声音传来。”
  师:“充满自信”这种自信是满分100分的自信,带着这种自信我们来读这句话。
  师:小鲤鱼要跳龙门,也是充满自信的。它的秘诀是……
  众生:“我心如铁,坚不可摧!”
  师:对,小蚂蚁也是这样!(领唱歌曲,别看我小,我有雄心志气高……)
  众生接唱:“哪怕前头有个巨浪,我要迎上它漂呀漂……”
  师:光心动不行,还要有行动,小蚂蚁的行动是……
  生:“一步一步不停地爬!”
  师:的确,行动时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就像我们读过的哪些故事中的道理一样?
  生:水滴石穿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