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风是什么样子的呢?谁也没有见过。它没有形状,没有颜色,也没有气味,可是我们却能感觉到风的到来。作者通过向我们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所闻所见,向大家展示了风的轻柔、风的顽皮。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是需要我们去留心才能观察到、去思考才能捕捉到的,风也是如此。该诗语言简洁明快,读来亲切、自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六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 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诗句内容,了解风这一自然现象的特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好习惯。
4. 依照课文续写诗歌,做到语意清楚,语句通顺。
过程与方法:
1. 合作、探究识字与写字,让孩子们感受成功,喜欢汉字。
2. 通过形象的课件,了解风这一自然现象的特点。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让孩子们乐中学。
3. “寻找风娃娃”续写诗歌,让学生进一步感知风的特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风这一自然现象的特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分析:
1. 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六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教学中,倡导独立识字,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共同促进。
2.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课件展示,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体会风的顽皮可爱,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感受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能感觉到。(打开电扇)(一)你感觉到了什么?(风)(二)这就是我们的新朋友,它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说一说你是怎样发现风的?过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写风的小诗,看看作者在哪儿找到了风?(三)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二、初读课文,把握整体。(一)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试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二)圈出本课要求记忆的生字。(三)同桌互相读文,比比谁读得正确。(四)指名分节朗读去掉拼音的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生共同评价。出示课件三、小组合作,认读字词。(一)我会读。课件展示本课要求会认读的生词 。 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齐读。(二)我会记。课件展示1. 出示苹果树,检查生字认读情况。2.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识字方法。找规律识字:如形声字记忆;归类记忆;由学过的熟字加偏旁或去偏旁记忆……四、品读课文,深化理解。(一)教师范读,学生拿笔勾出从哪些地方找出了风娃娃?(二)交流汇报。(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弹性设计:根据学生的汇报调整教学顺序)1. 理解“树叶颤动”这一节。(1)先让学生自己谈体会。(2) 演一演。 假如我们的小手就是树叶,风来了,你会怎样做?(生手摆动,引导理解这样就是颤动。)风走了,又怎样?孩子们,你有什么感受?(知道风来了树叶会动,风有趣。)这风真有意思,那该怎样读好这节呢?(3)指导朗读本节课文。课件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