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教学评优课实录《妈妈,不要送伞来》

一、课题:妈妈不要送伞来
二、时间:2005、9、21下午
三、地点:南阳乡东河小学电教室
四、执教人:青梅桢
五、教材分析:
《妈妈,不要送伞来》是新世纪(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课,本单元的主题是独立,旨在引导学生懂得自立的重要性,从小养成不依赖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同时学习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这篇小诗用呼告的语气希望妈妈在下雨天不要送伞,表达了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也表达了孩子对父母的感情。第一个“我喜欢……”抒发了贴近大自然的喜悦心情,第二个“我喜欢……”抒发了孩子搏击风雨的喜悦之情。露出喜欢都流露了希望自己行动、自己去闯,希望自立的愿望。
六、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生虽在农村,长在农村,但现在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依赖父母现象严重。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旨在引导学生懂得自立的重要性,从小养成不依赖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本年级人数少,只有14个人,他们语文基础较好,性格比较文雅,口语表达欠佳。课堂气氛难以活跃。小组合作探究新知的习惯没有养成。
七、教学思路:
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走出文本,超越文本,用心灵去感受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通过教师的引导,达到自我感悟,让学生体会到文中家长对孩子的爱,使孩子认识到应该从小就有自立的愿望。
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字8个,写字8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立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注重学生识字的过程,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看拼音、问别人、联系上下文猜字、查字典)。
2.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对语言的感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自立的愿望。
2.增强孩子渴求自立的信心。
3.体会孩子与母亲间的爱。
4.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学习、互相帮助的好品质。
八、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8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自立的好习惯。
九、教具准备:字、词卡片、远程教育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谈话,激发学习的兴趣。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听说我们班的学生能自己做很多很多的事,你能告诉大家吗?
生:我会帮妈妈洗碗.
生:我会帮妈妈扫地.
生:爸爸在洗脚的时候,我给他拿鞋子。
我真为你们高兴,自己能做这么多的事,你们长大了、懂事了。
(点评: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本单元的主题“自立”。为理解“妈妈,不要送伞来”做了一个感情铺垫)
有一个小朋友,名叫丁丁,他也觉得自己长大了,他用一首小诗,告诉我们他想怎样做,大家想听吗?(学生答:想)(课件出示课题)这首小诗的题目是《妈妈,不要送伞来》。大家齐读两遍。
妈妈,不要送伞来
读一读
学一学
导入
课文诵读
图片欣赏
二、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1.范读课文。(出示《课文诵读》课件)边看大屏幕,边听小诗,想想丁丁对妈妈说些什么?
2.学生尝试读。好听吗?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我想知道,你们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怎么办?
生:先划出来,再猜一猜。
生:可以查字典。
生:可以问别人。
生:也可以查认字表中的拼音。
师:就请同学们用上这些方法,试着把课文读两遍。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