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课前你搜集了哪些有关周恩来的资料?
  生:我查到了一个小故事,写了周恩来小时侯每天坚持练毛笔字。有一天晚上,他从外边回来时,已经是夜里十二点了,可是他不听大人的劝告,仍然坚持把毛笔字练完才睡觉。我觉得周恩来有当天的事情坚持当天做完的好习惯。
  生:我在爸爸的帮助下查了一些资料,了解到1910年是处在清朝末年,清政府腐败无能,许多国家都来侵略我们,霸占我们的国土,还让我们赔款,国内局势也非常混乱,人们的生活非常困苦。(用实物投影突出学生介绍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师:面对倍受外强凌辱、贫穷落后的祖国,作为中国人,你有什么样的想法?
  生:当时我们国家太落后了,所以别的国家才会来欺负我们,如果祖国强大了,别的国家就不会来欺负我们了。
  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学好本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富强起来。
  师:周恩来和我们有同样的感受,所以,他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师: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生:为了中华的强大而读书。
  [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以加深学生对周恩来以及时代背景的了解,激起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作好了铺垫。同时加强了课堂与课外的联系,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朗读中遇到的困难,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借助拼音、字典、请教等多种方法认识生字、读书,然后在小组内读课文,交流读书的体会或不懂的问题。)
  师:哪一小组的同学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学生读课文,并对读书情况进行评价。)
  [让“按异质情况”分组的学生读课文,便于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说说你们的读书体会和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交流读书情况,提出问题,对于有价值的问题作好记录。)
  [教育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生:通过读书我们知道了课文写了1910年周恩来才13岁,一天,魏校长问同学们为什么来读书,有的说为了家父而读书,有的说为了光耀门楣而读书,周恩来说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和同学们都夸赞他。
  生:我们通过读书理解了“环顾四周”是向四周看的意思,“若有所思”是好像正在思考的意思。
  生:我们小组对“光耀门楣”这个词语不太了解。
  生:“光耀门楣”和“光宗耀祖”一个意思,就是为家族争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读课外书了解到的。
  师:多读课外书能丰富我们的视野,以后我们都要多看课外书呀!你们读书的收获真多,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生:周恩来略加思索后为什么郑重地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生:我们小组的问题是:听了周恩来的话,老校长为什么浑身一振?
  [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订正生字的读音,交流读书的体会和存在的问题,激发起学生思维积极参与,解决了相对简单的问题,学生也对课文有了更全面的理解,这样在全班的交流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会是相对深刻的,对课文的认识也是相对全面的。学生的学习也就有了层次,有了深度。]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