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一、概述

《揠苗助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第27课的一篇寓言故事,该寓言故事主要讲了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颗一颗地往上拔,第二天来看时,禾苗全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要按事物发展的规律。本则寓言故事情节生动有趣,通俗易懂,但寓意深刻。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7个生字。能准确读出生字卡片上和含有生字的文字片断中的生字字音。

(2)会写4个生字(“焦”、“费”、“望”、“算”),书写端正,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过程与方法:

(1)自由拼读和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

(2)通过默读了解故事内容。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这个人很愚蠢。

(2)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要按照规律办事。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会认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默读课文。把课文中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要按照规律办事。

四、教学课时划分:一课时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者是普安县窝沿小学二年级(2)班的学生,共有36人,年龄在7-10岁,思维活跃,在课堂上很喜欢表现自己,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对语文有浓厚的兴趣。

2、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够基本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有一定的主动性。

3、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很强,合作学习效果不错,自主探究能力很差。

4、学生已有一定的拼读能力,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和阅读一些材料;

5、学生识字的兴趣很高,能够用加一加,分一分的方法识字。能够在情景中去巩固和应用生字。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策略:这节课将综合运用创设情境法、讲授法、启发式方法、讨论法、自主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利用大量的学习资源,老师引导学生找到问题——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设计特色: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通过运用创设情境法、讲授法、启发式方法、讨论法、自主协作学习等多种教学策略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提高,提高教学效率。

七、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资源准备:

1、自制生字卡片;

2、多媒体教学课件

3、学生自读一篇寓言故事。

4、查找资料:理解“寓言”。

八、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法和学法的具体实践过程,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老师利用大量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找到问题——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
激发动机,导入新课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熟读课文

整体感知

创设情境、领悟寓意

指导写字

书写规范

布置作业,

自我表现
(一)激发动机,导入新课(4分钟)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