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一、概述

《揠苗助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寓言两则”中的第一节课,这节课的内容所需课时为二课时。

这是一则出自战国时期得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人们:做事情不可以急于求成,不能违背事物发展得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本课是学生初次接触寓言这种文体,所以承载着让学生学会学习寓言方法得任务,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

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的寓意。

(3)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掌握寓言的学习方法。

3、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2)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自学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寓意。能够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提出不懂的问题。

(3)能够通过表达、练笔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8---10岁的儿童,活泼好动,乐于参与。

2、本班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理解能力不够高,学习缺少毅力、目的性,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本节课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意识。

3、虽然是初次学习寓言故事,但是这种体裁的文章大多数同学都曾经接触过,大多数同学已经具有良好的学习、探究习惯和能力、知识的储备。

4、学生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自主识字。

5、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语文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因此语文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的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本节课就是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掌握新知,在引导有感情的朗读中明白寓意,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走入文本。
(2)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语文。
语文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语文教学要加强语文学习和情感体验之间的联系。只有在具体的情景中,学生才会深入的理解寓意。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供教师使用的资源:

生字带注音、生词、文章中的重点段落和重点语句、想对农夫说的话、课上的小练笔以及课后作业的课件

供学生使用的资源:教材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单元《寓言两则》。让我们一起跟老师来把课题写一遍。

师:你能来把课题读一读吗?

2.出示 “寓”。教学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的吗?(什么是寓言?)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4.小节:寓言都很简短有趣,又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揠苗助长》。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