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杜甫简单生平.
2、反复吟诵诗句结合插图,想象诗人所描绘景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积累杜甫名诗的兴趣,再学习二首杜甫的绝句。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
 唐代有两位大诗人,一位是“诗仙”李白,另一位是“诗圣”杜甫。杜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有人说他的诗作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齐读。
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特点:四句,每句字数相等,分五言、七言。
这首诗是杜甫居住他在他的成都草堂时所作,那时震撼唐王朝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平息,忧国忧民的杜甫心境已由沉闷变得开朗,当他重返成都草堂,看到百姓又过上了太平日子,看到草堂附近生机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快。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事先没有拟好题目,故就用绝句这种诗歌的体裁名称作题。
二、自学古诗
1、下面就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首诗朗读两遍,注意把诗读通顺。
2、大家读得很投入,谁愿意站起来大声地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欣赏 听听他们读得好不好?
评价:好在哪里?还有哪儿读得不够好?
注意七言绝句的2、2、3节奏。
齐读
3、读诗一定要读出诗的韵味来,老师准备了这首诗的配乐诵读,我们一起来听听。
边听边想象,这首诗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听着这充满感情的诵读,我们仿佛也来到了杜甫的草堂,草堂周围的景色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贴图)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
5、这美丽的春景,杜甫只用了短短的28个字就描绘出来了,我们真该好好地品味品味,再读边想象诗中的美景。
三、理解诗意
1、这首简短的小诗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了,不知同学们能否结合插图初步理解它的意思,如果你已经读懂了,不妨把你读懂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小问题,考考你的同伴,如果你还没读懂,那请你结合这幅图试着读懂它,实在弄不懂可以提出来请教别人。
2、交流:都读懂了吗?还有问题要提出来的?
(1)(理解1、2句)
指导用欢快的语调来读
(2)诗人用词精练,仅仅两句诗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你能找到诗中描写色彩的词吗?
(黄、翠、白、青)
同学们,诗人用黄绿相映、青白对照,用这色彩鲜明的文字写出春天景物独特鲜明的色彩特征,使我们读诗时,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美丽的春景图,你能不能用自己美好的语言来描述眼前的美景。老师给你提供这样一个句式,当然你也可以按自己的方式来说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天空;
柳树 ;黄鹂 ;白鹭。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
(3)理解3、4句
“千秋”指时间长久,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理解“含”,诗人是从哪儿看到西岭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可以理解为镶嵌 。
西岭上终年不化的积雪,这样的景色仿佛在镶嵌在窗柜里的一幅画,多美啊,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
泊:停靠。
“万里”指路途遥远,万里船:从遥远的地方航行来的船只。
商船能从遥远的东吴沿着长江穿过三峡到达杜甫草堂前的岷江,一路畅通说明了什么?
杜甫看到这样的景象心情怎样?
让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读好这一句。
现在能不能把这两句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