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家朗志万说话的目的。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人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了解单元主题
1、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第四单元和13课,打开书,读读第四单元的导读,看看给我们了什么提示?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13课《动手做做看》。
2、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边写边指导)“做”字是左中右结构,写的时候注意“缩横伸竖”, “反文旁”的“横”和“撇”不要写成一笔,写成一笔就成“折文”了,大家一定要用心哦!我们再来写“做”。
3、谁想教大家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认识生字
1、你在预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做了哪些事?
(生:读书、分析字形、一字开花即扩词、查资料、标自然段等)
同学们真会预习,太了不起了!
2、我们二一班同学还掌握了很多识字方法,大家在预习时都自学了生字,你愿意把预习成果展示一下吗?(课件:出示生字)
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这些生字? (开火车读)
齐读词语
三、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
这些生字大家都认识了,那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听老师读课文,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先和你旁边的小伙伴说说吧
指名说,其他同学补充
2、理解课文
这个故事里都有谁呀?(相机贴图)
这个可爱的小女孩伊琳娜怎么这么不高兴啊,是谁惹她生气了?
哦,原来都是由朗志万提出的一个奇怪的问题引起的,什么问题呢?赶快读读第一段,用波浪线轻轻地画出这个奇怪的问题吧 。
(学生读,画)
朗志万是谁?(课件)
谁来学学朗志万,问这个奇怪的问题呢?学生来读(读后学生之间评价)
为什么说这是个奇怪的问题?
结合学习“漫”
做动作:在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放入石头,水漫出来。
瞧!你看到了什么?(水满了,从杯子里流出来。)
还可以说什么漫出来?
“漫”和“洒”“流”一样吗?
你听了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
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的呢?同桌读,指名读,
伊琳娜又是怎么想的?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
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板书:爱动脑
伊琳娜不像其他小朋友一样轻信别人的话,她有主见,不盲从,爱动脑。
板书:不盲从
可能你们也会像伊琳娜那样产生疑问,接着她是怎么做的呢?我们跟着她来看看吧!(读第四段)
生:她回到家里问妈妈。
伊琳娜不懂就问。(板书:不懂就问)
你还有其他解决问题的办法吗?(问老师,查资料,查字典……)同学们解决问题的办法可真多!你们真爱动脑,也很会学习。
妈妈告诉她答案了吗?(没有)而是鼓励她――动手做做看
(读句子: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你能给这个句子换个说法,而不改变句子的意思吗?
妈妈这样说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这个妈妈不告诉孩子答案,而是让孩子动手做做看,这种做法多有意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