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四面八方”、“笑容满面”造句。

  2.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3.学习用“先人物后背景”的方法观察图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用具

  课文插图,媒体资源: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相关知识,导入新课。

  泼水节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的盛大节日,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西双版纳的黎旺城,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

  此教学过程用课件《难忘的泼水节》中系列图片“泼水节”及视频“傣族的泼水节”辅助完成。

   

  二、指导看图。

  出示大课文插图或叫学生看课本插图。

  1.图上画的是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用谁和谁干什么的句式说一句话)

  2.除人物之外,图上还画了什么?(除了人物之外,图上还有撒了满地的花瓣和盛开的鲜花。)

  三、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能直呼音节的,先拼读后直呼。

  (2)指名中差生读课文,学生听后评议,纠正读错的字音。

  (3)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纠正错误。

  2.读好长句。

  (1)学生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尝试读好长句。

  (2)检查自然段标序号情况。

  (3)指导读长句,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停顿符号。

  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来到了。//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水,//为人们祝福。///

  3.读好感叹句。

  (1)找出感叹句。

  (2)指导读好感叹句,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重音符号。

  

  4.读重点段。

  (1)哪个自然段写周总理来到傣族人民中间?读一读。

  (2)哪个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读一读。

  5.看课件的课文范读视频,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自读课本》中27课《绿色的竹楼》,28课《关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名认读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细读课文。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1)火红火红,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火红火红——特别红;一年一度——一年一次)

  (2)体会“火红”与“火红火红”有什么不同?(火红只是客观地描写凤凰花的颜色,而火红火红则倾注了作者特别兴奋特别激动的感情。)

  (3)读第一自然段。先读“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再读“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体会作者的感情。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这段话的内容。(原句是先果后因,改句是先因后果,注意“他们”在什么地方用。)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