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市塔河县开库康学校 张秀梅】
〖学困生转化随笔〗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在我校领导的号召下,“每位教师把班级的后进生,都要当成自己的孩子培养,” 我们班有一名小朋友名叫──吴传友,这名孩子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从小就寄宿在外祖父家,由于外祖父年纪较大,并且还不识字,也不与他经常交流,所以孩子沉默寡言,每天都在外面跑,也是我们这儿典型的“小野孩”。记得刚开学的时候,一堂礼貌用语课,就一句“我愿与你交朋友”学习八遍都不能够完整的说下来,识字、组词、说话都很困难。就这样吴传友每天与我一同上下班,但由于他接受知识非常的慢,所以放学后还要在给他单独的讲授一遍,但由于时间有限并且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较差,现在与同龄的孩子比起来还是较落后。
学习语文园地二的口语交际──伸出我们的双手时,当我问道小朋友你们想一想周围有需要帮助的人吗?我们班的小朋友确异口同声的说:“我们想帮助吴传友学习”。我听后感觉十分惊讶,为什么呢?我接着问了小朋友你们为什么想帮助吴传友的学习呀?我们班有的小朋友说:“我们看见老师每天都把吴传友叫到办公室帮助他学习,我们也想帮助他学习”。我听后心想:我为什么不把我这“一”帮“一”的学习,变为“九”帮“一”的学习呀?人多力量大呀!好!小朋友既然你们想要帮助吴传友学习,那想怎样帮呢?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说了起来:“我教他识字、我教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教他写日记……”我想何不如让他们把他们的想法写出一个“小计划”呢!现在我们的小朋友都在抓紧时间有序的、合理的实施着他们的“小计划”,每天都向我汇报吴传友的进步情况,的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想想以前我天天忙得焦头烂额,现在我不仅很“轻松了”,并且吴传友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识字、组词、说话都有了相应的提高,学习积极性也很高。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往往不受常规的拘束,但针对性不强,所以在学习时各有各的思路,各有各的角度,各有各的发现。学生的学习并不是只通过教师的教和辅导就能取得好的效果的,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兼长,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伸出我们的双手──教育叙事
四川省万源市官渡中心校河西分校 杨怀先
在一次名为《伸出我们的双手》的口语交际课中,如往常一样,我先为学生创造了一定情境,是一位外地人找不到要去的地方了,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了自己的做法,而且思维活跃,有的说亲自领他去,有的说骑车带他去,还有的说打的。(孩子们能够说出这些,说明他们的思想是美好的,能够分辨是非对错,而且平时是经常受到类此教育的。)当联系到学生的实际,提出“你的周围有需要帮助的人吗?你是怎样帮助他们的?”这两个问题时,教室里却鸦雀无声了,孩子们都在思考,可就是找不到这样的例子。(孩子们找不到事例,一是因为他们没有观察总结的能力,二是因为他们只说没做。)于是我让同学们小组讨论交流,正在这时,班里的一位孩子吐了一地,我忽然想起在《四川教育》上看到的一则案例,是在一堂公开课上,一位孩子的鼻子出血,老师并没有因此慌张,而是适时的进行引导,向学生进行了品德教育,使课堂充满了人文关怀精神。我想这不正是需要我们伸出双手的时候吗?面对捂着鼻子的、摆手的、撇嘴的学生,(从这可以看出孩子们根本没有把想法付诸行动,只能是行动上的矮子。)我并没有当场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