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班级情况:
本班有学生15名,他们活泼好动,学习积极。对语文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朗读,喜欢讲故事,口语交际能力比较强,但是他们学习基础较差。
教学内容分析:
《日记两则》是义务教育实验教材第三册的一篇课文,讲城里人帮助贫困山区儿童读书的事,这是一则贴近学生生活的日记体的习作范文。读了能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法记录生活,
这篇课文记录了“我”的两次“梦”。记录了“我”的梦与现实生活之间由矛盾到统一的过程,记录了在城镇的“我”与贵州山区小女孩阿英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他们之间的差别。“我”那白纱裙的梦,在妈妈的影响下,变成了苗家山寨里的民族同心舞。
这篇文章配有两幅生动的插图,在学习的过程中,可结合课文内容看图理解小作者情感上的变化,体会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结合生活现实,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学会多想想别人,少想一点儿自己。
教学目标:
1、认识“则”、“昨”等13个生字。会写“份”、“粉“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人为乐的意识。
3、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写日记。
教学重难点:
1、课文第一则日记中的最后一段话的朗读训练。
2、联系课文,理解“羡慕”“迫不及待”的意思,并试用“迫不及待”说句子。
3、培养写日记的兴趣,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前后比较,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日记”,板书“日记”,学生读。他有个哥哥叫“作文”,我们早就认识他了。弟弟日记和哥哥作文长得很像,但有所不同。让学生比较24课和前面所学课文的异同。交流,明白日记的格式。
2、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小姑娘写的日记,看看她是怎么写的?)出示课题,认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认真读课文,要求:
(1)仔细、认真、响亮地读一遍课文,把字音读正确。
(2)对照苹果和桃子里的生字,画出新词,读一读。
2、检查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认读新词,比一比:自己画得对不对?
(3)记忆生字:我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了这些生字。
重点:交流、强调重点难读字的读音
字音:寨(翘舌音) 昨(平舌音)娘、晴(后鼻音)
字形:读 妹(主要是两横的长短)(结合教学把这两个字书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我的第一次“梦”是什么?我的第二次梦又是什么?
4、交流,读好第一则日记的第一段,理解“羡慕”。你什么时候也有羡慕的心情。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意思。
三、以读促悟,学习第一则日记
1、认真读课文,想一想:
我的第一梦想成真了吗?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找到文中的词语或句子,划一划。
2、交流、点拨:
(1)理解“迫不及待”,给迫不及待换个词,说说自己什么时候有这种“迫不及待”的情形。再用“迫不及待”说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