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的气球教案

一、设计理念
以小学生形象观察长于抽象演绎,情感体验强于逻辑分析、想象再现优于推理归纳的认知特点为设计依据,强调语文生活化,生活化语文,在教学中以教师勾勒出“病-没意思-有意思”的基本探究路线,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知,在感知中想象,在想象中领悟,在领悟中体验,在体验中表达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的语感及获得人文性的滋养,达到本课确立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目的:
1、掌握部分生字的字形,并学会书写运用部分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流利并有感情的读通,读懂课文。进一步巩固“助人为乐”这一人文概念的具体生活意识。
3、以语言训练中迁移手段,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想象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二、教学关键:(教学目标二、三)
三、教学时间及重点: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为在阅读指导中获取语言能力的学习空间,达到人文滋养的相关目标。
第二课时重点为字形书写指导及课文拓展性阅读和口语交际活动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确立基点,接触文本
1、谈话引入:在本单元的导入语上,老师读到了这样一个词语:“需要”。(板书)昨天上午,就这个词语,我们进行了谈话。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现在,老师出几个句子来考考大家。
2、投影出示:
饿了,我们需要(   )
渴了,我们需要(   )
累了,我们需要(   )
病了,我们需要(   )
3、交流引导
教学提示:a、注意对学生的口语表达做相关整理,培养学生把话说完整的表达习惯。b、病了,我们需要什么。如果学生可以答出触及“关怀”的内容,就顺承引入下一环节,如果只回答医生、治疗等一般答案,则作为设疑引导。
4、板书课题。学生读文
在学生读课文之前,指名部分学生说说该怎么读课文,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学习方法的培养。如:
1、初读应学会不出声读,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碰上不认识的字,画圈。
2、对照下面拼音,把生字读认识。
3、大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读通顺。
二、熟悉字词、排除障碍
1、认生字(投影显示)
教学注意:1、分解读字,读拼音再读字。2、指名不同层次学生读。优秀范读,差生试读(可以让他们自己说说可以读哪几个字,哪几个字不认识),中等生正音。3、说字记字。a说自己记忆的方法,说发现的规律,说自己想起的知识(相近字,组词,反近词语,造句子)
2、找词语(投影显示)
可爱的 摇摇摆摆 呆呆地
在课文中找出最想象的词语:可爱的(逗人的),摇摇摆摆(叽叽喳喳) 呆呆地(静静地)。
教学注意:不涉及语法知识,只要求学生在表面组成形式上进行分辨组合。
过渡:引入“病”。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
三、感知内容,体验语言,
1、由“病”引入故事:
1、交流话题:“病了”“病床”“传染病”
2、在引导学生读中明确“传染病”的概念。并为体会“没意思”铺垫基础。
3、指名读课文第二段,体会“没意思”
教师通过点评语言来帮助学生体验“没意思”的具体象征。如:
我从你读的声音很轻,感觉到一种担心......
我从你突出了“静静地”“呆呆地”感觉到他很孤单
4、投影出示:
背景画面:柯利亚躺在病床上很苦恼。
出示填空:一()天空 一()楼房 一()窗户
5、引导想象,体悟语言: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