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简说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进行着斗争。斗争的结果,要么是自私,要么是无私。经过不断的自我修养,人应该逐步达到无我的境界。雷锋心中装着他人,惟独没有自己,成为世人效仿的典范。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切忌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 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课后学习伙伴提示“我想对林园园说……”,对这一扩展性活动,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批评或说理上,最好结合一些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二、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三、重难点
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教师出示图片。“看,这是一课大树,谁说说它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的?”
生:这棵大树的叶子是绿色的。
2.教师:是啊,绿色的树叶最常见了,除了绿色,我们还常常看到什么颜色的树叶?
生:黄色。
生:红色。
3.师:而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课文,课题是《蓝色的树叶》。
4.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注意每个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生字和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号码。
3.自学检查。
⑴认读生字卡片。
⑵请五个同学朗读课文。
⑶请学生同桌同学你读我听。
三、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过渡:我们读了三遍书,同学们能不能说说课文中李丽怎么会画出蓝色的树叶呢?
生:李丽的绿铅笔找不到了。
师:那就不画树了,画别的好了。
生:那不行,老师要大家画上树的。
师: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生: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师:我们来读课文第一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读一读。
2.读“美术课”这个词语,并请同学用它说一句话。
3.点击“教”这个字的链接,学习在不同的情况下读准教的字音。
⑴专家教新医生怎样给病人动手术。
⑵你不会削铅笔?我来教你吧。
⑶二楼的东边是我们班的教室,二楼的西边是教导处。
⑷我奶奶相信佛教,但她却常常教育我要相信科学。
4.用“景”组词。景(景色)(布景)(光景)
5.说出有“景”的一句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
6.“树、房子和小山”之间用一个顿号和“和”连接起来。学习运用这种方法。
老师出示几个范例:
①我今天早餐很丰盛,有面包、牛奶和鸡蛋。
②小明的铅笔盒里有铅笔、橡皮和尺子。
让学生自己动脑筋运用。
7.出示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抽同学读一读。
8.找出一对反义词。近——远
9.读词语“绿铅笔”,用“铅”和“笔”组词。
10.让同学说说绿铅笔的意义。明确,不是绿色的水彩笔,蜡笔,也不是外面是绿色的铅笔。是能画出绿颜色的形似铅笔的彩笔。
10.把三句话连起来读一遍。
11.这时候,李丽想到了向自己的同桌借绿铅笔。她是怎么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