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观察图画、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培养观察、理解能力。
2.结合自然课所学知识,理解重点词句,懂得本课所讲道理,知道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3.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在语言环境中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突出说话、写话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懂得道理。
2.运用识字方法自学生字,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3.分析事物之间关系,懂得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思路:这篇看图学文由四幅图和四段文组成,课文的第一、二、三、四段都分别与第一、二、三幅图相对应。
教学准备:   抽拉投影片、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四课时。(说话写话训练占一课时)
教学过程:
 
               §41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出示小葫芦实物)这是一个小葫芦,这头圆,这头长,多可爱啊!喜欢吗?有个人也很喜欢葫芦,他种了一棵葫芦,常对别人说:“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
  二、指导看图。
  1.看书上四幅图: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指出)怎么知道?(三幅图上都有他)他就是题目上的哪个词?(我)
  2.逐图说“我”在干什么。
  三、初读。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哪段讲哪幅图的意思?
  2.指名轮读,评议。
  四、图文结合,理解第一自然段。
  1.图上这个人是什么时候的人,从哪知道?“从前”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后第一题第一问。
  (1)葫芦开始长得怎样?(画、读句子)(出示投影)。
  (2)这是那个人种的葫芦吗?(不是,因为书上说“长满了绿叶,而这棵葫芦叶子不多,也没有雪白的小花和葫芦)
  (3)(覆盖一投影片上去)是这棵葫芦吗?(对)“花谢”的“谢”是什么意思?(板书:绿叶、开花、葫芦)
  (4)(抽拉投影片,使“我”出现在投影上)种葫芦的人看了心情怎样?从哪两句知道?(板书“可爱”)读出高兴语气。
3.小结:这自然段讲什么?
§42第二课时
  一、读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二、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葫芦开始长得好,后来有什么变化?
  1.(答上问)(老师在投影片的叶片上点上黄点)蚜虫是怎样的虫?  2.那个人怎样想,怎样说?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用换一个说法的方法理解这句话。(有几个虫子不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要紧!)
  (2)观察书上图2,那个人的表情怎样?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读出这样语气。
  3.这自然段讲什么?后来又怎样了呢?
  三、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邻居让他治虫,他是怎么说的?
  1.指名两人分角色读,评议(重音盯、快、奇怪,及奇怪的语气是否读出来)。
  2.“叶子上的虫还用治?”用换说法的方法说说你的理解。这句与上面哪句有联系?
  3.看图,那个人表情怎样?读出语气。
  4.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四、结果怎样?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1.回答(演示:抽拉投影:小葫芦落了)(板书:黄、落)
  2.读到这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可惜)指导读出婉惜的语气。
  五、总结课文
  1.老师不明白,葫芦叶子上生了虫子,虫子吸了叶子上的汁,和葫芦有什么关系呢?它怎么会掉呢?请学生回答。(在回答过程中教师提示自然课所学关于植物的知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