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课文采用了“总分”的段落形式。第一句总写了秋天的山野是美丽的图画。第二句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在色彩的搭配上以金黄、火红为主色调,简单几笔,便把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喜悦的心情描绘出来了。课文中“谁使秋天这样美丽?”这一设问,把我们的思路从山野引向人们,从丰收的景象引向丰收的原因。对从雁的遐想引发我们对创造这一切的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可以说秋天的图画是人们用汗水描绘出山水画,是人们辛勤劳动的回报。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4.愿意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难点:
    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比喻句的形式,并从优美的语言文字中体会秋天是个丰收的喜庆的季节,是本课的难点。
    课前准备:学生走进秋天的大自然、生字卡片、秋景的图片若干幅。
教学过程及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教师在黑板上贴几幅秋的图画

(二)出示课题

学生欣赏秋的美丽

学生读课题

感受秋天的美丽,带领学生走进秋天的意境,为学习文本奠基情感。

二、识记生字,整体感知

①教师范读

②引导学生自读

③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④检查识字情况(做“摘苹果”的游戏,教师把本课的生字词语贴在各种果子上)

认真倾听,圈出生字新词

同桌互读。(遇不认识的字请教伙伴)

小组合作认读生字,讨论生字的识字方法。学生大声读出果子上的字、词并及时交流好的识字方法。

初步感知全文,同时提高读的质量和效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生字的空间、时间,让他们自己突破识字难关。

教学过程预设及解决措施:

    二年级学生已掌握初步的读书方法,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继续加以指导、发现好的方法及时给予肯定、总结、推广。

三、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①图文对照,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②引导学生汇报朗读

③以多样化的朗读丰富课堂教学。

  重点指导,熟练以下句子: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

浪,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

1.句子比较,对比朗读。出示:金黄的梨,红红的苹果,金色的稻海,火红的高梁

2.表演读。

3.拓展句子,进行主言文字的训练。

  示句式:      像      。

一边读一边划出描写文中插图的句子

自由交流,朗读

学生试读,读通句子,并

指导读出果子成熟的颜色。

对比读,理解“挂起,露

出,翻起,举起”四个动词,感情朗读。

学生边读边做动作。

动口说。

培养审美观,养成读中做记号的习惯。

增强学生的表现欲。

明确读的基础要求,突破个性读法呈现在课堂之中。

在对比中训练朗读,表演读中,让学生体会到植物也有其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回归大自然,有声有色的朗读。

阅读文本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教学过程预设及解决措施:

  本段中有一句特别长的句子,以多样化的朗读丰富课堂教学,学生在展示朗读时,如遇到困难,教师要范读或带领学生逐个分句读,确保学生读通、读顺、读好。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