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理念
《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采用韵文的形式,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的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语言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创设师生合作互动,生生之间互助互学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用心去爱,用心去感受,全面关注学生的动态,在师生合作互动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豆”等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在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和欲望。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那么,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如何让绿色铺满大地的?(通过启发谈话,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播放有关蒲公英等怎样传播种子的配乐录像片,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听完课文后讨论: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小组轮流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由小组长给他打“小星星。”
开展“我会读”的竞赛。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后评议。
3.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通过听读、互读等形式,不仅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读书的活动中分享学习的快乐,提高我会读的自行心。)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用“——”画出。
2.课堂交流,汇报自学成果。引导学生带着自信,用“读了课文,我知道了————”句式汇报自学的成果。(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充分表达自己阅读的体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增强自行心。
四.研读课文,探究感悟。
1.你认为哪位植物妈妈最聪明?她传播种子的方法好在哪?找伙伴一起朗读。把你的想法说一说,互相问一问,评一评。(板书合作学习方法:读、说、问、评。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探究和感悟。(学生说到哪种植物,就讲读哪一节。)
当学生说道“我觉得蒲公英妈妈最聪明时
(1)说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生质疑:“降落伞”指什么?“乘着风”指什么?
(2)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降落伞”是什么?
‘乘着风“是什么感觉。(播放课件,教师配解说)
(3)你觉得这情景美吗?和同桌一起有感情的把这一节朗读一下,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
学生同桌练读,讨论交流,感悟读法。
4.蒲公英乘着风出发了,有一位小朋友看到了,也和他一起旅行,他怎么想的呢?读下面的小诗,与小朋友一起分享。(诗略)
其余同上。
5.小结:请大家想想这些植物都是靠什么送自己的孩子旅行的?(指名口答,结合板书)
6.植物妈妈是不是只有这几种办法。边读边想:从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以朗读为主线,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欣赏,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五.拓展延伸
1.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你还知道哪些传播种子的方法?
2.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这么多,那这首诗可以再写长一点,你能照着2、3、4、小节的格式自己写一段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