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重     (人教新课标二下)

2019-06-0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04~105页。

【教学目标】

1.在认识克和千克的基础上,再次体验常见的物体的质量,逐步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

2.学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切实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3.通过记录同学们的体重,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4.初步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估计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课前准备】

每组一个健康秤、一张体重情况统计表、三组物品(两个书包、两袋球、两袋药)、弹簧秤、天平。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有多重。(板书课题)

二、展开活动,体验数学

活动(一):赛一赛,玩一玩。

师:小朋友们喜欢赛跑吗?

生:喜欢。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场这样的比赛,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大组,每组推选一名跑得最快的同学上来比赛。今天的比赛要增加一个难度,让他们每个人背一个同学比赛,(选出两名同学)咱们用剪刀、石头、布的方法决定谁先来挑选。

(学生选出同伴,开始比赛。)

师宣布获胜组为一组。

师:二组为什么失败了?

生1:他们背的方法不合适。

生2:范很轻,房太重了。

师:请你们俩交换过来再背一背,感受一下对方合作伙伴的体重。

(学生活动并说一说自己的实践感受。)

师:要知道他们俩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呢?

生3:最好的办法是用秤称一称。

[评析: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最大的兴趣莫过于小比赛、小活动。一上课这个赛跑的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情绪进入一种亢奋的状态。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和精神高度兴奋的状态下,进一步体验、感受了小伙伴的体重,初步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

活动(二):称一称,理一理。

认识健康秤。

师:下面我们就比一比,看谁猜得准,称得快。

先来猜猜范体重,猜3次,看谁猜得最准、最接近。

生4:20千克。

生5:25千克。

生6:27千克。

实际的称一称,让学生学会看健康称。

师:猜得最接近,范体重是24千克,再来猜猜房体重。

学生猜体重,并称一称,看一看。

师:通过刚才的猜一猜、称一称,我们确实发现了房体重重,范体重轻,其他小朋友想不想知道自己到底有多重?

生:想。

师:以小组为单位,先猜一猜小朋友的体重,再称一称,小组长把称得的结果用你们小组最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所有小朋友都称完后,小组的成员互相背一背感受一下其他小朋友的体重。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快、最好。

(小组活动)

汇报交流。

一组:我们是用同学们的号码记录的,26~30千克的同学是1号、2号……。

二组:我们是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的。(交流小组同学的体重情况)

三组:我们是画“”的方法记录的。(交流小组同学的体重情况)

……

师:老师根据各个小组的汇报把我们全班小朋友的体重也记录了下来。(出示全班同学的体重情况统计表),我们一起来计算一下全班同学的体重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统计表。

全班同学的体重情况统计表

师:从这个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7:我知道了26~30千克的人数最多。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