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较数的大小教案

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推理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比较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培养比较意识。
2.使学生体会到比较数的大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相互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学会用“>”表达比较的结果,感受符号化思想。
教学资源
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板书3月12日)
谈话:小朋友,3月又来了,马上要到3月12日了,你知道这是什么日子吗?在这一天,每一个公民都要种上一棵小树苗来美化一下我们的生活环境。让我们一起去大森林里了解一下最近的绿化情况。
(贴近学生生活时空的引入,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引言: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呢?茄子老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松树苗和杉树苗比,哪一种多?这个问题的实际含义就是要我们比哪两个数的大小呢?(板书:312   285)接下来,我们就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来研究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板书课题)
3.312和285谁大谁小,你会比较吗?想一想,再简单、清楚地把自己的比较方法说给你的伙伴听。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相互交流想法。
(2)让学生汇报想法,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可能这样回答:
生1:因为312比300多,而285还不到300,所以312比285多。
生2:因为百位上3比2大,所以312比285大。
生3:因为数数时,312在285后面,所以312比285大。
(3)教师对以上答案都进行肯定和赞赏后说:刚才小朋友们学习得都很认真,回答问题也都很正确。接下来,老师想考考你们,谁敢挑战?此时,教师相机提出问题:谁能在○里填上“>”表示比较结果呢?
(在此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即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让学生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感受符号化思想。)
4.师说:小朋友们,杉树苗和松树苗比,哪一种多我们已经会比较了,如果告诉你柏树苗的棵数,问:柏树苗比松树苗多还是少?你会吗?
教师板书:279○285
(1)学生独立填写后相互交流。
(2)指名汇报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价。
(3)集体反馈。
5.比较:
(1)思考一下上面两题的比较方法,你有什么发现?(同样可以用数数的方法比:第一题只要比百位上的数,第二题百位上的数相同,还要比十位上的数。)
(2)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还可以有什么情况?你能举出例子说一说吗?(百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同,比个位上的数;还有位数不同的,比较位数就可以了。)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自己探索比较312和285大小的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饿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方法多样化。方法多样化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交流中呈现出多种不同的方法。自己去探索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三、趣味练习,巩固深化
1.填一填。“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体会到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的实际数值是不同的,以增强学生数感。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