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案集体备课

课题:量一量

第1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常用尺,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 2.  通过对长方形各条边以及折痕的测量,初步感知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3.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实际测量,培养学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意识。 4.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与难点: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表象认识。能合理利用测量工具,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测量方法的操作能力。课前准备:米尺一把、卷尺一把、学生尺一把、三角尺一副、一张长方形纸。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活动一:认识尺 1.提问:谁来介绍一下自己带来的尺呢?着重介绍学生尺、米尺和卷尺 2.提醒:你的尺可以量哪些物体呢?如何来量呢?追问:量时应先找到什么?(o刻度)          请学生介绍在课前准备的一种尺。                在认识尺的活动中,目标主要是两个:一就是介绍几种常见的测量工具;二就是如何来看这些工具的刻度。活动二:用学生尺量  1.选择工具。讨论:要想量它的每条边长度,该用什么尺呢?(用学生尺量一量) 2.测量长方形的边。讨论: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学生量后,汇报测量的结果。(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相等) 3.  测量长方形的折痕。追问:你知道怎样折,折痕是最长的吗?(长方形对角折的折痕最长) 4.讨论。想一想:这样的一张长方形纸,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方便吗?为什么? 5.小结: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根据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这很重要。  学生取出一张长方形纸。  独立用学生尺量长方形的各条边,并填在书上。      小组活动:将这张长方形纸任意折一次,再打开。 用学生尺量一量折痕大约长多少厘米。                         在这个环节中,主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长方形边的特征,要让学生明确用什么工具量,如何 量。    要强调选择工具的重要性。 在每一个活动中,都要渗透估测的意识。活动三:用各种尺量                          1.选择。提问:要量出自己的一拃、一步和一庹大约有多长,要用什么工具呢? 2.测量。 3.比较。讨论:先估计一下数学书的长大约有几拃? 4.说明。小结:我们测量出来的一拃、一步、一庹的长度可千万不要小看。有的时候没有测量工具的情况下,我们就能用它们来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             活动:同学们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然后再分组合作测量,汇报结果。  活动:用手去测量一下,看看是不是和你估计的差不多。           在这个活动中,除了让学生量出长度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明白,当身边没有测量工具的时候,也可以利用我们的手脚来进行估测。     活动四:想办法量                             1.  选择。讨论:学校的篮球场很大。如果要测量出它的长,你觉得用哪种尺量比较好?为什么? 2.活动。走10步,量量大约有几米?从篮球场的这一端走到另一端,数数走了多少步,再量量大约有多少米。   同桌合作完成。  3.你还可以用什么测量工具,可以量出球场上的哪些长度? 小组讨论:具体的测量方案。按方案到球场上去实地测量。根据测量结果评选出最佳测量方案。                                  先要组织学生充分地考虑好方案。学生的方案可能很多,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重点交流。让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       活动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量一量”这节活动课,知道了很多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的方法。下课后,同学们如果有兴趣的话还可以继续进行。                   课题:认识厘米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