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 第八单元“除法”
二、教学目标
1.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运用乘除法的综合知识提出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到游乐场去过吧?在游乐场里都玩过些什么?
生:……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游乐场玩好吗?出示课件。
( 评析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模型,探究新知
1.玩碰碰车,坐过山车。
(1)观察情境图1,明白图意。
师:请看大屏幕,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我看到了小火车和碰碰车……
师:观察得真仔细,从图上获得这么多的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一些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一张碰碰车票5元,买5张碰碰车票需要多少钱?
师:这个问题提得怎么样?
生:好。
师:好在哪里?
生:有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
师:这是一个很完整的数学问题,谁来解答?
生:5×5=25(元)。(板书)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一张碰碰车票是5元,5张就是5个5元。
师:棒极了。还有谁能提不同的数学问题?
生:一节车厢坐4人,24人能坐满几节车厢?
师:会解答的同学请举手。
生:24÷4=6(节)。
师:大家同意他的做法吗?
老师知道还有很多同学有很多问题要提,接下来,请同学们把你的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并请他解答。比比看,谁是我们的提问能手,谁又是我们的解题高手。
(2)学生同桌互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交流反馈。
生:我提出的问题是:买5张小火车票需要多少钱?我的同桌是这样解答的:3×5=15(元)。
师:你觉得他解答得怎么样?
生:很好,应该奖励他一颗星。
……
( 评析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经历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通过师评和学生之间的自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买东西。
师:玩了一上午,肚子饿了,同学们有的拿出自己带的点心来吃,有的要到小卖部买些东西吃。(出示小卖部的购物情境图)哇,小卖部里的东西可真丰富,有2元一盒的牛奶、3元一个的面包、4元一盒的方便面和5元一瓶的饮料,笑笑还有她的一个同学已经来买东西了。
师:笑笑在想:我买一个面包和一盒牛奶需要要多少钱?
师:和笑笑一起进来的丁丁则说:我买3盒方便面要多少钱?
生:4×3=12(元)。
师:这时淘气进来了,假如你是淘气,你会提一个什么问题?请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请一个同学把自己的解答写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交流反馈。
生:我买2盒牛奶、3个面包、4盒方便面、5瓶饮料,需要多少钱?我的解答是2×2+3×3+4×4+5×5=41(元)。
师:你这个问题还真难,会算的同学一起来算算。最后等于54,你这个问题提得不错,但是有点粗心。希望你以后改正好吗?
师指着黑板上的算式:请大家猜猜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呢?
( 评析 通过提问解答,再根据算式想是一个怎样的问题等方式,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逆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