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课题名称:分享阅读《让我们跟着脚印走》拓展活动

2023-09-09

小班课题名称:分享阅读《让我们跟着脚印走》拓展活动 篇1

  设计意图:我们班的幼儿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比较好,发言踊跃,接受能力较强,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让我们跟着脚印走》这本读物以“脚印”为线索,通过让孩子们观察脚印,猜测是谁的脚印,吸引孩子一直读下去,在活动过程中,有的猜是小狗的,有的猜是黑熊的……等到看完最后一页,猜对的小朋友都兴奋的欢呼起来。有的小朋友还问我:那小

  狗的脚印到底是什么样子?小猫的脚印是怎样的?。。。。。。

  动物一直是孩子们所喜爱的,因前段时间我们搞过:动物怎样叫,动物吃什么等相关活动,孩子们对几种常见小动物有了粗浅的认识,而且看着孩子们对动物的脚印这么感兴趣,为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分享阅读学习的兴趣,养成积极发言的好习惯,引导他们通过脚印认识几种常见小动物的形体特征,特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画,培养幼儿对大书阅读的兴趣,养成积极发言的好习惯。

  2、通过认识脚印,让幼儿了解人类跟其他几种常见小动物的形体特征。

  3、乐于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让我们跟着脚印走》大书。

  2、画有几种小动物和人类脚印的图片。(小鸡、小狗、小鸭、小朋友)、幻灯片。

  3、地上贴有小鸡、小狗、小鸭、小朋友的各一长串脚印,对面墙上分别布置成小动物的家。(如小鸡的、小狗的……)

  4、小筐、小动物和小朋友图片若干。(小鸡、小狗、小鸭、小朋友)

  活动过程:

  一、复习大书,让幼儿加深对脚印的了解,引起对大书阅读的兴趣。

  (一)让幼儿逐一猜图:这个大脚印来到了哪里?

  幼儿:泥地里、沙地里、树林里、小河边、大山洞,(注:这个环节幼儿都说的很好)。

  (二)为什么会在这些地方留下脚印?

  幼儿:这些地方很软。

  因为小草也很软。

  因为大象踩到水里去了……

  (三)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大脚印?

  幼儿:在雪地里见过。

  在花池边的泥里。

  小朋友不小心洒水了,踩在地板上就会有脚印。

  在软地上有脚印……

  (四)在硬的地上或地板上能留下脚印吗?你见过吗?

  幼儿:不能,我没见过。

  我觉得能,我的鞋子有点脏了,在地板上也能留下脚印。(注:孩子们对这个问题很有争议,相持不下。

  师总结:无论在什么地方走都能留下脚印,只是硬地方留下的脚印比较浅,我们看不到,软的地方像沙地里等脚印比较深,我们能看得很清楚。

  二、猜一猜。逐一出示分别画有一竖行动物小脚印的图片(注:小鸡、小狗、小鸭、和小朋友脚印的图片,上面对应小动物和小朋友的图像,用纸遮住),让幼儿仔细观察脚印特征,猜猜是谁的脚印。

  (一) 逐一出示小鸡、小狗、小鸭、小朋友的脚印,让幼儿猜测。

  (幼儿有的猜是大象的,有的猜是小猪的,有的猜是小狗的。。。。。。)然后让孩子们一边用小手指指点脚印,一边重复“让我们跟着脚印走”这句话,让幼儿在无意识中记住书名,找出到底是谁的脚印,最后去掉图像被遮住部分,对猜对的幼儿进行表扬。

  (二)提问:他们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脚印呢?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幼儿:我吃的鸡爪子很尖,就像画上的脚印这个样子,所以我就猜出来了。

  我在奶奶家见过鸭子踩的脚印。

  那个小朋友的脚印跟我的一样。

  (三)观看幻灯片,让幼儿认识人和几种常见动物的脚的特征。

  (如:小鸡的脚,尖尖的,脚印像竹叶。小鸭的脚,扁扁的,脚印像扇子,小狗的脚圆圆的,脚印像梅花。。。。。。)从而让幼儿了解,因为人类还有其他小动物脚的形状不同,所以会留下不同的脚印。

  三、游戏:找一找。(注:地上贴满几种小动物和小朋友的脚印)加深对新学脚印特征的认识。

  师: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小动物和人类的脚印,我要考考小朋友是不是真的记住了,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

  规则:老师说:小朋友快快找,某某的脚印在哪里?幼儿赶紧跑到地上贴有某某的脚印的地方站好,先找到的马上学这种小动物的叫声。(如:老师说找小鸡的,谁先找到就学小鸡叫,找小朋友的脚印,先找到的要大声笑一笑。)

  游戏玩2——3遍。

  幼儿:在这个活动中,大多幼儿都能找到,而且也很感兴趣,都能找出是哪种小动物的脚印。

  四、游戏:送动物回家。能根据脚印特征找出动物和小朋友的家。

  师:有一个小朋友和一群小动物出来玩,他们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但他们从家里出来的时候留下了一串脚印,我们想个什么办法帮他们都找到家呀?

  幼儿:打电话让警察叔叔帮他找。

  我可以把它送回家。

  我们顺着脚印就能找到他们的家。

  游戏规则:从筐中取出小动物的图片,根据动物脚印的特征,要求幼儿一定要沿着脚印走,顺着脚印把相应动物的图片,贴到他们的“家”中。(如从筐中取出小狗图片,沿着小狗的脚印,把图片贴到与脚印相对应的小狗的家中。)

  幼儿:这个活动有些幼儿没有按要求沿着脚印走着送动物回家,秩序有点乱。

  五、活动延伸:观看幻灯片。

  观看神秘的大脚印图片,让幼儿猜测,激发他们对脚印继续探索的兴趣。

  师:猜猜这是谁的脚印?

  幼儿:大黑熊。

  大象。

  大恐龙……

  师:请小朋友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查资料,看看这个神秘的大脚印到底是谁留下的?

  活动总结:

  环境创设:为让幼儿对脚印有全新的认识,我们发动家长搜集到了很多脚印的知识、图片、书籍、儿歌,我们把图片张贴到墙上,把与脚印有关的图画书投放到区角活动中,让孩子们自由阅读,通过这一段分享阅读活动的训练,孩子们能比较专注的看书,有些幼儿还能阅读上面简单的文字。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提供了大量的阅读资料。除了平时的环境创设之外,我们为本次活动也准备了大量的孩子喜欢的图片,把活动室地面贴上小动物的脚印,并在墙上布置成小动物的家,给孩子们创设一个充满新奇的童话世界。

  活动过程:本次活动是关于动物方面的,孩子们本身就比较感兴趣,为增加神秘感,我又继续以让幼儿猜“脚印”为线索贯穿始终,,并在活动中穿插各种孩子们爱玩的游戏,最后又通过猜“神秘的大脚印”继续激发幼儿对脚印的探索兴趣。整个活动孩子们一直带着好奇的心去参与,气氛比较好。只是在问: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脚印时,很多幼儿只说了一些比较容易观察到脚印的地方。如雪地里等,为此我又加了一个环节,问:在硬的地上和地板上有脚印吗?很多孩子都说没见过,没有脚印。在这里我不知如何引导了,只把正确的答案告诉他们。我应该让孩子在上课之前充分到各种地方感知,拿放大镜让他们观察其实走过的地方都有脚印,只是用眼睛我们看不清楚而已。还有在最后游戏时,我没有表述清楚游戏规则,致使很多幼儿没有跟着脚印走,把小动物送错了。这也是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

  附:孩子们搜集到关于脚印的儿歌。

  小 脚 印

  小鸡的脚,尖尖的,跑来又跑去,竹叶撒满地;

  小狗的脚,圆圆的,跑来又跑去,梅花撒满地;

  小鸭的脚,扁扁的,跑来又跑去,小扇铺满地;

  小孩的脚,胖胖的,跑来又跑去,小树栽满地。

小班课题名称:分享阅读《让我们跟着脚印走》拓展活动 篇2

  一、说教材

  《让我们跟着脚印走》是一本充满神秘色彩、给人以无限遐想空间的读本。读本以“脚印”为线索,讲述了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发现了一串神秘的脚印,为了揭开脚印的秘密,他们跟着脚印来到了一个神秘而新奇的世界,最终真相大白。读本画面优美,情节简单但又不乏悬念,非常适宜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情感体验。

  二、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1.能大胆猜测,懂得根据线索读图。2.会说完整话,喜欢阅读活动。3.探索脚印的秘密,对事物有好奇心。

  三、说活动准备

  本次活动主要做两个准备,一是图书准备:图书按幼儿人数每个孩子一本小书,教师一本大书。由于班上部分孩子会识字,为了留给孩子更多想象的空间,不让文字左右孩子的思维,活动前,我把大书中所有文字,包括书名全都用纸蒙起来。

  二是经验准备:由于“脚印”是贯穿全书的线索和纽带,所以活动前,我带孩子们到事先平整过的沙池上,和孩子们一起踩出一串串大大小小的脚印,然后引导孩子讨论为什么有的脚印大,有的脚印小,激发孩子探索脚印的欲望。

  四、说活动过程

  (一)封面阅读

  由于活动前已经带孩子到沙池玩了踩脚印的游戏,所以当我出示大书封面时,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说出:封面上有一串脚印!于是顺着孩子的思路,我提出两个问题:1.这会是谁的脚印?2.封面上有小朋友还有脚印,能不能猜猜书里讲的是什么故事?这两个问题提出后,孩子的想象力一下子被激发了,他们的答案千奇百怪,所有我们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答案都被孩子天真无邪地表达出来。

  (二)页面阅读

  《让我们跟着脚印走》内容单一,读本直到最后一页才揭示故事的真相。如果按照传统的读图模式,逐页设置问题让孩子从前页推测后页,那么读图的过程一定会让孩子感到吃力且乏味,所以在读图策略上我做了一些调整。

  第一页的重点是孩子能够发现这是大脚印,从而联想到一些体型庞大的动物。在这里我设置了三个问题:1.你觉得这些脚印怎么样?2.你认为这会是谁的脚印?3.小朋友发现了大脚印,会怎么做?三个问题孩子们讨论得都很激烈,有各种精彩的回答,但是和我预想的一样,没有一个孩子能在第一页就说出读本最关键的内容:让我们跟着脚印走!

  从第二页到第七页,我没有预设任何的问题,我对孩子们说:“现在老师从第一页往下翻,你们在看图的过程中,如果有问题或是有什么话要说,可以随时举手发言。”结果,在第二页就有孩子开始发问:“怎么这里也有脚印啊?”孩子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孩子已关注到第一页与第二页地点的变化。在翻看第三页时,千一小朋友说:“怎么每一页都有脚印?他们是不是在玩脚印游戏?”宁宇小朋友马上反对:“不是的,刚才的脚印和现在的脚印不在同一个地方,我想他们肯定是跟着脚印走走走,就走到这里了!”好多小朋友表示赞成,连声附和,显然小朋友已经懂得根据画面中场景的不断变化推测出关键内容。但我不置可否,暗示他们继续往下看。随着第四页至第七页的阅读,小朋友渐渐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了争论:“他们跟着脚印走了这么长的路,是要去哪里啊?”“他们是不是想去看看这是谁的脚印?”而最让我惊讶的是在阅读第七页时,彬茜小朋友说:“脚印到山洞里了,这只动物肯定在山洞里,小朋友跟着脚印到山洞里,这太危险了!”她的话立刻引起一阵骚动,“脚印这么大,肯定是一只很大很凶猛的动物”“要是碰到老虎就糟糕了”“我猜一定是大象的脚印,我在动物园见过它,腿很粗很粗”。子林小朋友更是推测了故事结尾:“三个小朋友都被这只恐怖的动物吃了!”……眼看着孩子们围绕三个小朋友的安危展开激烈的讨论,我很欣慰,虽然他们争论的焦点已经和读本内容没有多大联系,但是谁说这不是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最好时机?

  在对孩子进行一番安全教育后,我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回到读本中来。随着读本最后一页的展示,活动室里沸腾起来,小朋友高呼“原来是大象!大象不会伤人!”

  这就是孩子精彩的读图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我没有进行任何的干预,完全让孩子自主去发现问题、争论问题、寻求答案,所以孩子的情绪始终热情高涨。我在想,如果我按照逐页提问的读图模式,那么由于读本一至七页内容的重复性,我必然重复一个问题:“小朋友又跟着脚印来到哪里?动物来这里做什么?”每一页都让孩子围绕这样的问题去思考,可想而知孩子会多厌烦。而让孩子自主阅读后,我只要在最后一页抛出问题:小朋友跟着脚印经过了哪些地方?大象会到这些地方做什么?这样不但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的发散性思维,而且对顺利过渡到文字阅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附:《让我们跟着脚印走》

  第一页:这么大的大脚印!让我们跟着脚印走……

  第二页:看!沙地上的大脚印!让我们跟着脚印走……

  第三页:看!泥地里的大脚印!让我们跟着脚印走……

  第四页:看!草地上的大脚印!让我们跟着脚印走……

  第五页:看!森林里的大脚印!让我们跟着脚印走……

  第六页:看!小河边的大脚印!让我们跟着脚印走……

  第七页:看!山洞里的大脚印!让我们跟着脚印走……

  第八页:“啊,一只大象!”

  ?师:哇,宝盒终于打开啦,看看里面是什么呀?(糖)我们一起回去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