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活动设计:哇!滚下来了

2023-09-03

小班科学活动设计:哇!滚下来了 篇1

  [实验活动]

  实验一:师将物体一一放在斜板上,让幼儿观察是否能滚动,活动中注意:

  1、 有意识的先做圆形物体的实验。

  2、圆柱形物体有意识的平行放置,致使物体无法滚动,以便让幼儿发现并想办法让它滚动。

  3、将实验出不同结果的物体分开放置。

  (活动记录:当孩子们看到方形的物体没有象自己猜测的那样滚下来时,有的幼儿急得说:老师,你推它一下,就滚下来了。我夸奖他真会动脑筋。并有意识的轻推物体,让孩子们观察到它只是动了一下,并没有滚下来。)

  (活动记录:在这个环节里,很多孩子都能发现垂直放置的圆柱形物体,只要改成水平放置就可以滚下来。这应该是在意料之中的。但是,在意料之外,却出现了一个亮点。李岳峰小朋友第一个发现,一边粗一边细的插塑玩具,滚动起来会拐弯。前面所有的滚动物体都是直线滚落的,而这个玩具是曲线滚动的。我于是又找出同样粗细不匀的水彩笔,让小朋友观察它们和其它的圆形物体有什么不同。结果王萧然小朋友很快的看出来,并迫不及待的上前指给我看:“黄色的玩具上有个棱。”)

  这是我没有备到一点。非常惊奇孩子们的发现,更惊奇他们能看到细微的不同之处,虽然只是个别的幼儿能做到这一点,但我没有忘记及时的赞扬,树立榜样,让他带动大家。

  在孩子们发现之后,师引导幼儿观察:

  1、都是圆形的物体,放置方向不同,会影响它滚动的情况。

  2、一边粗一边细的物体滚动的时候会拐弯。提出问题:能滚动的物体和不能滚动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活动记录:大部分幼儿能很快的发现并说出,能滚动的物体都是圆形。而不能滚动的物体呢?多数孩子就只能说“不是圆形。”这个问题刁琢小朋友回答的最准确:不能滚动的物体它们都有角,是方的。)

  师对上述活动进行小结。并让幼儿联想到圆形的车轮。

  这个环节没有给孩子更多的机会来联想生活中利用圆的滚动来完成的工作,应借此增加生活方面的经验。

  实验二:有没有办法让不能滚下来的物体也滚下来呢?

  (活动记录:不少孩子积极的想出了办法,我让孩子自己上前来演示给大家看。)

  1、师添加彩笔盒使斜坡加高,再取不能滚动的物体做实验,让幼儿观察有无变化。

  2、再次增加高度,继续实验。

  3、让幼儿观察方形的物体和圆形的物体从斜坡上下来有什么不同,用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认识到“滚”和“滑”的不同。

  4、通过增加高度,让所有的物体都能够从斜坡上滚下来。

  (总结:不能滚动的物体,我们想办法,增加了斜坡的高度,也让它滑了下来。但是,其它形状的物体不能象圆形物体那样滚动,它们是“滑”下来的。)

  [结束活动]

  师总结今天的活动。着重点:

  1、表扬小朋友们认真观察、积极的参与活动。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幼儿给予特别的奖励。

  2、提出建议:小朋友回家后寻找家中合适的物品继续试验。

  [活动延伸]

  出一份简报,介绍幼儿的活动情况。把活动中的材料展示在走廊活动区,以便家长接孩子的时间段里和孩子一起进行操作活动。

  考虑到孩子们都有动手操作的愿望,因此设计了这个延伸的环节。既解决了班额大的情况下,无法让所有的幼儿都参与操作的困难,又可以让家长朋友了解当天的活动内容。简报介绍了活动重点及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以此让家长朋友有目的的引导孩子。我注意到,材料摆放在走廊上,一直有家长和孩子在操作,如果能有机会记录他们的活动应该更好一些。

  [活动反思]

  1、活动中有两件物品是随意取来之用的,但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是作为给斜坡加高的彩笔盒,随着盒子一个一个增多,让孩子非常直观的感受到高度的增加。另一件是管状的黄色插塑玩具,它一边粗一边细的特点,使它滚动的轨迹成曲线,让孩子们有机会获得新的发现和新的认知。

  2、活动中运用“猜一猜” ,又简单又不必担心猜错,首先调动起了孩子的积极性。猜测完毕要检验一下猜测的结果,这又符合了幼儿好奇心大的特点,大家都想知道自己猜的对不对。检验使好奇心得到满足,让孩子感到兴奋。活动中,不失时机的送去表扬,鼓励幼儿亲自操作,把问题抛给幼儿,这些对孩子们都起到了激励的作用。

  3、活动效果非常好。孩子们积极参与、细致观察、乐于思考、敢说、敢做的作风,使我深有感触的认识到能让孩子们拥有这些品质是我们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小班科学活动设计:哇!滚下来了 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不同物体滚(滑)动的情形。

  2、培养幼儿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1、纸板、小筐、彩笔盒。

  2、圆形、圆柱形、方形等各种形状的物品。

  [设计思路]

  我们小班的孩子年龄小、班额大,共40名幼儿。分组活动又存在缺少配课教师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出发点是,活动设计上要考虑周全,既要避免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使得活动能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又要能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学有所获。因此,我从细节方面着手,注意教师语言的调动性,注意方法的灵活性,实验中虽然以教师操作为主,但鼓励幼儿注意观察、畅所欲言,充分利用生活中幼儿熟悉的物品,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完成小班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领幼儿唱歌曲《小老鼠,上灯台》。请小朋友学一学小老鼠滚下来的样子。在此利用任务的简单性,给不善于表现的幼儿多一些机会。

  有的孩子学做老师教的动作,而有的孩子则准备模仿头着地滚动的样子。我在此及时的让幼儿认识什么是“滚动”。

  二、猜测活动

  语言导入:小老鼠说,小朋友们别笑它,其实不仅仅只有小老鼠会滚下来,其实很多东西都会滚下来的。不信大家就来看看吧。出示用彩笔盒垫起纸板组成的斜坡,出示各种物品,请小朋友猜一猜,哪些物品会从斜坡上滚下来,哪些物品不会滚下来。师根据幼儿猜测,将会滚下来及不会滚下来的物品分开放置在两个小筐里。

  (活动记录:孩子们开始猜测的时候,先选择的都是圆形的物品。当我发现这对幼儿来说也还是很简单时,就开始请不主动举手的孩子来猜。没想到在原本已没有圆形物体的情况下,这个孩子很快的选择了一个长方体,其结果是后面的孩子也开始毫不犹豫的选择其它形状的物体。直至全部选择为可以滚动的物体。)

  在此,我比较注意控制自己不要流露惊讶的语气,怕影响孩子们的猜测。出现这样的结果,我认为还是认识不够。先选择圆形是出于一定的经验认识,但这个经验还不够肯定也不够完善,所以才会随大流的选择其它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