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儿歌:跳竹竿 篇1
设计思路:
竹是自然界的一种植物,但它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各样的竹竿、竹担、竹筐、竹席子等为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竹笛、竹制品、竹玩具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孩子们生活在农村,所以对于竹竿并不陌生,但是家长却很少意识到竹竿也可以做游戏,就拿跳竹竿来说,让孩子双脚轻松自然地在竹竿中跳进跳出,既可以锻炼孩子动作协调、平衡的能力,同时也让孩子感受一种节奏,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和敏捷能力。
在“我是中国人”这个主题中,孩子们知道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对于少数民族的服饰、舞蹈都很感兴趣,竹竿舞是我国海南黎族的一个舞蹈,结合我们开展的乡土游戏课题和我班以竹为特色的乡土环境,我预设了这个活动:跳竹竿,既让孩子了解了竹的用处、竹竿舞的由来,又让孩子感受合作游戏的乐趣,可谓一举两得。
活动目标:
1、了解竹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知道竹竿舞是我们少数民族的舞蹈。
2、提高幼儿动作协调和敏捷的能力,感受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孩子有玩竹竿的经验,竹竿,竹竿舞音乐、录象
活动过程:
一、说说竹子的用处(知道竹子和我们生活密切关系)
二、说说竹竿的多种玩法(经验回忆)。
三、欣赏黎族的舞蹈(知道这是少数民族的一个舞蹈)
四、教师示范跳花竿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动作技巧)
1、教师讲解示范游戏。
2、教师提出游戏规则与要求。
3、幼儿结伴游戏。
幼儿三人一组,两个小朋友手拿竹竿面对面跪下,幼儿边念儿歌边游戏,两个幼儿用竹竿同时分合敲击,另一个小朋友在中间看准竹竿的分合跳进或跳出。三人轮流游戏。
五、交流分享(了解跳竹竿的规则)
说说你们是怎么玩跳竹竿游戏的?
你们说说玩跳竹竿应该注意些什么?
教师小结游戏情况。
六、再次欣赏录象(感受黎族竹竿舞的壮观)
你看了黎族的竹竿舞觉得怎么样?
我们下次再来完跳竹竿游戏。
附儿歌:竹竿歌——小竹竿,敲起来,小朋友,跳起来,分分合,合合分(创编)欢乐的歌儿唱起来。
小班儿歌:跳竹竿 篇2
活动目标:
1.利用纸棒进行活动,学习跳竹竿游戏,发展弹跳能力。
2.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3.愿意积极想办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观看过录像、
物质准备:人手一根纸棒(长度为1米)、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幼儿随音乐利用纸棒进行队列练习。
2.基本部分:
(1)利用纸棒进行“一棒多玩”
队形:两路纵队
(2)学习“跳竹竿”游戏
讲解游戏玩法
队形:梯形队
(3)幼儿自由组合尝试玩“跳竹竿”游戏
队形:四散
(4)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合作、交往方面)
队形:梯形队
(5)鼓励幼儿创造性地玩“跳竹竿”游戏,师生共同参与。
三、结束: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跳竹竿是海南黎族的传统民间艺术,它能够增强幼儿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能力,锻炼幼儿的弹跳能力。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都非常的高,但是在教师的演示部分,讲解的还不够完整和透彻,导致在桥竹竿的时候,有的幼儿将竹竿托起,离开了地面;在讲解跳竹竿的时候,我只是演示了一遍,请幼儿观察并说说跳的方法,形式比较单一,孩子们理解得不彻底,可以加入图谱的形式,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最后漏掉了一个放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