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绘本《家》

2022-11-15

小班绘本《家》 篇1

  小班绘本:家

  活动目标:

  1.创设问题情境,自主表现,感受清清的、密密的等词语。

  2.通过游戏的方式,表达对绘本内容的理解。

  活动准备:

  1.绘本《家》人手一份。

  2.有关“家”的图片、“家”的场景等。

  3.动物胸饰、轻音乐、书袋。

  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引起兴趣。

  (1)小朋友们,老师现在带你们去做游戏啦,我们先来到草丛里,你们看是怎样的草丛?它会是谁的家?

  (2)其实还有许多别的地方,请你找个好朋友去看看、说说这是什么地方?会是谁的家?

  (3)你看到了什么?会是谁的家?

  (4)有一天,有人问小虫子(出示小虫子图片):小虫子,小虫子,你的家在哪里?如果你是小虫子你会怎么回答呢?(请幼儿说完整句式,并加上好听的词语)

  (5)小虫子又去问小鲤鱼,小鲤鱼又去问小黄莺,小黄莺又问小白云,他们的家会在哪里呢?(出示图片小鲤鱼、小黄莺、小白云)

  (6)这些答案都在这本书中,这本书的名字叫《家》。

  (7)让我们的小腿变桌子,和好朋友一起去看看、说说、找找他们的家吧。

  2.自主阅读,寻找联系。

  看书时要保持安静,学会一页一页地翻阅。看到喜欢的那页后也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清晨音乐)

  3.理解交流,游戏体验。

  (1)你发现他们的家在哪里呢?如果让你变成书本中的角色去找家,你愿意变成谁?(教师叫小动物名称,幼儿应答,强化角色意识)

  (2)你们看这里全都是家,请你们去找一找你的家在哪里?(鼓励角色去找家,找到的小朋友就坐在垫子上,此时要关注小朋友的动作。)

  (3)你们现在都找到家了,我要问小虫子:小虫子、小虫子你的家在哪里?(小虫子用好听的词语回答,并要注意教师的站位)

  (4)小虫子要问谁呀?怎么问的?请小虫子一起来问一问小鱼:小鱼、小鱼你的家在哪里?(幼儿句子讲完整)

  (5)小鱼要问谁呀?怎么问的?请小鱼一起来问一问小黄莺,小黄莺你的家在哪里?

  (6)小黄莺要问谁呀?怎么问的?请小黄莺一起来问一问小白云,小白云、小白云你的家在哪儿?

  4.集体阅读,经验拓展。

  (1)你们看,这里有本大书《家》,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这本大书《家》,听听大书里面是怎么说池塘和树林的,用了哪些好听的词语?(看大书,配音乐)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清清吗?

  (3)你们看这两盆水,哪盆水是清清呢?小鲤鱼也喜欢生活在清清的池塘里。(出示两盆水进行比较)

  (4)那什么叫密密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一边请二个幼儿做大树,一边请五个以上的幼儿做大树,然后请幼儿感知哪边是密密,许多大树紧靠在一起就是密密。

  (5)你们看这本书还没看完,看这是什么?(出示大书上的小宝宝)你们猜猜小宝宝的家在哪里?

  (6)你们看这位妈 妈肚子里有什么?谁愿意上来摸一摸?感觉怎样?(请大肚子上来)

  (7)我们一起来问小宝宝:小宝宝、小宝宝你的家在哪儿?听,小宝宝说:我的家在妈 妈暖暖的肚子里。

  (8)小结:其实每个人和动物都有自己的家,这个家是暖暖的,温馨的。在你们的小书里也有小宝宝这一页,下课后,我们再去找好朋友看看、说说吧。

小班绘本《家》 篇2

  一、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认知目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重点:

  看懂图意,并结合图理解字词。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第二句包含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投影、课件、小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

  2、你们喜欢在家里干什么?

  (二)看图了解图意

  1、有四个小伙伴也想找到自己的家,他们是谁呢?

  2、投影图片:白云小鸟鱼儿种子

  3、白云的家在哪儿呢?谁来帮助它找到家?小鸟的家在哪儿呢?谁来把它送回家?鱼儿呢?种子呢?

  4、揭示课题:家(正音,分析字形)

  (三)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要求听准课文里的每个字音。

  2、自由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看看课文里有几句话?

  3、检查自读情况:

  (1)说说课文一共有几行?有几句话?

  (2)分句指读,评议。

  (3)齐读课文。

  4、再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四)理解课文

  1、刚才我们把白云、小鸟、鱼儿、种子送回了家。那么它们在家里生活的好吗?生活的快乐吗?下面我们一起去问问它们。

  2、多媒体演示:蓝天白云图。

  (1)白云在家里快乐吗?为什么?

  (2)指导朗读。

  (3)蓝天还是谁的家呢?

  (4)说话提示:蓝天是白云的家,也是的家。

  3、多媒体演示:鸟儿在树林中飞翔、觅食、筑巢。说说鸟儿在家里快乐吗?

  (1)小鸟在树林里生活多么愉快,让我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2)说话提示:树林是鸟儿的家,也是的家。

  4、引导学生观看动画,自读三、四行,读后交流。

  (1)为什么说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2)练习说话。朗读。

  5、刚才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了第一句话,这一句话比较长,我们连起来把它来读好,注意连贯和停顿。

  (1)这句话把蓝天、树林、小河、泥土比成了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它们有了自己的家,该是多么幸福啊!小朋友,你们能把这句话背诵出来吗?

  (2)自由背诵,指背。

  6、我们每个小朋友也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出示:祖国)

  (1)什么叫祖国?

  (2)我们祖国的名字叫什么?

  (3)投影: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形图,地形图里有景色。

  (4)看了之后,你想说什么?

  (5)引导交流:祖国是一个巨大的花园,我们就是花园里的花朵。

  7、祖国大花园里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有肥沃的土壤。我们都生活在祖国这快土地上,所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8、齐读第二句话。

  (五)学习生字

  1、出示:土儿

  2、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临写。

  (六)朗读课文

  1、指读课文,评议。

  2、说说白云、小鸟……的家分别在哪儿?什么是我们共同的家?

  3、这首诗歌写的多美呀!现在,让我们也试着做一个小诗人,用“什么是什么的家”的句式来作诗。

  4、学生作诗。

  (七)背诵课文

  1、自由背诵课文。

  2、指名背诵。配上音乐,加上动作背诵。

  3、齐背课文。

  (八)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说说哪些字,我们可以很容易就能记住?

  3、学生交流记识方法。

  4、着重强调:“泥”是左窄右宽,右边的撇和竖弯钩要舒展。“种”是左窄右宽,第五笔是点。“家”是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最后一笔是捺。

  5、学生描红,临写。

小班绘本《家》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说话。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播放老师一家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情景。

  2、谈话体现幸福:每个人都有家,老师有一个幸福的家,家里有三口人,我、我的丈夫和我们活泼可爱的女儿。同学们,你们有一个什么样的家呢?请你告诉我们好吗?

  (生受老师的感染,满脸洋溢幸福之情,跃跃欲试。)

  3、生谈自己的家,感受幸福:

  生1:我家有三口人,有爸爸、妈妈和我,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给我讲故事。

  生2:我家有五口人,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爷爷、奶奶退休了,爸爸、妈妈每天都很忙碌,他们都很爱我。

  生3:我家有三口人,有爸爸、妈妈和我,每到星期天,我们一家人就去爬山。

  ……

  二、初读课文,了解诗意:

  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非常美的诗歌,题目就叫《家》,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配合播放动画课件)

  师:听了老师读课文,你觉得这篇课文美吗?想学吗?那就读课文吧!

  2、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掉字。

  3、检查读书效果。

  ①、指名读课文。

  ②、通过读课文,你们知道了谁是谁的家?

  生自由作答。

  ③、师指板说(黑板上事先已做了布置):谁能将白云、小鸟、鱼儿、种子送回自己的家?

  学生纷纷举手,请四位学生上台板贴。

  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把这些事物送回了家。让我们再读课文,想想这些事物在自己家里生活得怎么样呢?

  三、精读课文,品评感悟:

  1、学习诗歌第一句。

  ①、理解“蓝天是白云的家”。

  a.指名读。

  b.师:白云的家是什么呢?(蓝天) 白云就像小朋友一样可爱,他             们会在天上做什么呢?

  生1:白云在蓝天上捉迷藏。

  生2:白云在蓝天上变魔术。

  生3:白云在蓝天上跳舞。

  ……

  师:听同学们这么一说,老师觉得白云在蓝天这个家里生活得可幸福了,你能读一读这句诗,体现出白云的快乐幸福吗?

  c、指名读并评价。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轻柔,表现出了白云的快乐。

  ②、理解二、三、四行诗。

  师:为什么说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生:因为小鸟生活在树林里,鱼儿离不开水,种子在泥土里发芽,它离不开泥土。

  师:小鸟在树林里干什么呢?

  生1:小鸟在树林里捉虫子。

  生2:小鸟在树林里唱歌。

  生3:小鸟在树林里做游戏。

  ……

  师:鱼儿在小河里干什么呢?

  生1:鱼儿在小河里快活地吐泡泡。

  生2:鱼儿在小河里玩捉迷藏。

  ……

  师:种子在泥土里干什么呢?

  生1:种子在泥土里睡觉呢!

  生2:种子在泥土里做甜蜜的美梦。

  ……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在自己的家里快活吗?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它们的幸福吗?

  指名读,生评价。

  (课间休息,听歌曲《娃哈哈》)

  2、学习诗歌第二句。

  师:什么是我们的家呢?生齐读第二句。

  师: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祖国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而我们小朋友就是花园里一株株盛开的花朵。你们能说出我们国家的名字吗?(生一齐大声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那我们的祖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呢?

  (大屏幕出示关于我国风景、物产、经济的图片,介绍我们的国家,激发学生的自豪、幸福之情。)

  师: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你感到幸福吗?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

  生1:和爸爸妈妈去旅游,看到美丽的景色,我感到很幸福。

  生2:爸爸妈妈牵着我的手走在大街上,我可幸福了!

  生3:我妈妈每天早晨都早早起来给我做饭,我真幸福!

  ……

  ④、你能读出自己的幸福、自豪之情吗?学生练读。

  四、回顾全文,练习背诵。

  1、师引背:

  蓝天是     ,树林是     ,小河是     ,泥土是     。我们是     ,祖国就是     。

  2、生练习背诵。

  五、拓展练习:

  1、大屏幕出示骆驼、蝴蝶、牦牛、轮船等图片,引导学生说话。

  生1:沙漠是骆驼的家。

  生2:花丛是蝴蝶的家。

  生3:高原是牦牛的家。

  生4:大海是轮船的家。

  2、引导自由练习说话:“(  )是(  )的家。”

  生1:深深的地下是石油的家。

  生2:花朵是蜜蜂的家。

  生3:马路是汽车的家。

  ……

小班绘本《家》 篇4

  活动目标:

  1、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借助指偶,尝试用“是家”的句式仿编诗歌。

  3、积极参与仿编活动,体验仿编后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云朵、花朵、小鸟、鱼儿;天空、田野、树林、小河等指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复习手指游戏《五门开开》、《手指歌》、《数数歌》

  孩子们,让我们的小手动起来吧?小手准备。

  二、基本部分

  1、观察背景图,熟悉诗歌内容。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画上有些什么?

  (2)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天空)。

  (3)看到了什么样的(天空)?我看到了(蓝蓝的天空)。

  (4)你还看到了什么?我还看到了(田野、树林、小河、幼儿园)

  2、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诗歌中的主要词汇。

  老师觉得加上了这些好听的词语,这幅画更漂亮了,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蓝蓝的天空、广阔的田野、密密的树林、清清的小河、快乐的幼儿园)

  3、刚才,我们说蓝蓝的天空、广阔的田野、密密的树林、清清的小河、快乐的幼儿园可都是一个个家呢?那么,它们都是谁的家呢?老师还请来了许多朋友呢?看看是谁?(云朵、花朵、鸟儿、鱼儿)

  4、现在要请小朋友来给这些朋友们找家,一边找一边要说出谁是谁的家。为什么?(蓝蓝的天空是云朵的家)

  5、完整倾听、朗诵诗歌

  (1)他们都找到了家,真是件开心的事呀?老师告诉你们把这里所有的“家”连起来就是一首好听的诗歌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师念诗歌)

  (2)师幼念诗歌

  (3)个别、小组念儿歌

  (4)幼儿念儿歌

  6、根据原诗歌的结构仿编部分诗歌。

  (1)(出示蓝天指偶)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蓝蓝的天空是云朵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还有谁在天空上?

  (2)广阔的田野、密密的树林、清清的小河、快乐的幼儿园还是谁的家呢?

  (3)现在我要把小朋友说的编成一首新的诗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a、诗歌的最后一句讲的是什么?

  b、我的新诗歌已经编好了,你们想不想也来挑战一下呢?

  (4)老师为小朋友也准备了指偶,请你先想一想,你想把谁编到儿歌中,想好后,按照老师的方法戴好,在一只手上戴蓝天,田野,树林,小河指偶,等下音乐停,小朋友就要坐好。

  a、幼儿自由讲述,互相讲述

  b、个别讲述

  c、把指偶送回家

  三、结束部分

  音乐《大中国》

  1、我们大家还有一个共同的家,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中国

  2、听音乐表演《大中国》。

小班绘本《家》 篇5

  快乐读书屋  《家》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儿歌,题目本身就是一个比喻,因为这里的“家”已超越了“家”的本意-----以婚姻和血统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这里的家指的是生活的空间,指的是能给人以庇护,给人以生存的条件的场所。全诗充满了生动的想象,读来给人以无尽的回味。

  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体现以读为主,在读中培养学生热爱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本课2个生字。

  3.培养学生热爱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家,那小鸡、小鱼有家吗?它们的家在哪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快乐读书屋”一起去看看吧。

  二.            指导阅读:

  1.稀有读文,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

  2.同桌一起读,遇到困难要互相帮助。

  3.指名读。

  4.评一评。: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

  三.            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

  2.指导教师有感情朗读课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试着读出感情。

  3.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

  4.朗读比赛。

  5.尝试背诵。

  四.            识字:

  1.出来“泥、种”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的?

  3.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然后用组的词说一句话。

  五.            拓展延伸:

  1.齐读课文。

  2.课文中说了哪些内容?你能模仿着再说几句吗?(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六.            小结:

  把续编的儿歌写下来。(写在笔记本上)

小班绘本《家》 篇6

  教材分析:

  《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上册的一首儿童诗,内容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又贴近学生生活。课文语言优美,节奏明快。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知道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验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生活的愉快,激发学生爱祖国、爱集体、爱动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童趣为本,凭借教材,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方式,选择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刺激,采用直观、鼓励等手段,自始至终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在个体的自我满足与愉悦中高效达成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读11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展开合理想像,学会模仿编诗,学会自编动作。

  2、运用听读识记方法,采用以图导义的手段,培养孩子们倾听习惯,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促发孩子自主思考,自主发展。

  3、通过孩子从“小家”到“大家”的感悟、体认,联系生活经历,初步感知“家”的概念,意义和作用,渗透爱动物,爱自然,爱祖国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熟读至背诵《家》,认读11个生字,学会简单的词语搭配:____是____的家。

  2、了解家的含义,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准备:

  1、主题背景图及图片(小鸟、蜜蜂 鱼儿、蜻蜓)。

  2、课文录音带,《娃哈哈》磁带。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师出示几个不同地方的人所住的“家”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欣赏,师简要说明。师:你们觉得这些房子怎么样?生:这些房子很漂亮。生:这些房子都不一样。生:这些房子让人看了忍不住想进去瞧一瞧。(学生很少看到这么美的房子,忍不住发出赞叹,教师有意创造一个艺术氛围,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提高了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艺术美的雏形)师:同学们,刚才你们领略了不同地方的人所住的家,谁能跟大家说说,你的家是什么样儿的。(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说出自己的家的大致状况。)

  师小结:是啊!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其实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的家。瞧,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可爱的小宝宝,(师贴图片:小鸟、鱼儿、蜜蜂  蜻蜓)他们是谁呢?

  师:这些小家伙很贪玩,太阳下山了,它们却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你们愿意帮帮它们吗?

  生:非常愿意!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新旧知识连接的支撑点和结合点。)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小伙伴为我们带来的有趣儿歌《家》。谁来试着读一读这个字?(指读、范读、齐读)

  师:这些小伙伴的家究竟在哪儿呢?告诉你,就在我们的课文里,只要你认真地读一读课文,仔细地想一想就能帮助小伙伴找到自己的家了。

  (二)自主合作,感知课文内容

  1、配乐听朗读师:首先请小朋友听配乐朗诵,闭眼边听边想像: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或好像看到了什么?生:我听到鸟儿在林间唱歌。生:我好像看到小鱼在河里游来游去……(通过配乐听朗读,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放飞思绪的自由空间,在轻柔、愉悦的曲调感染下,学生们真切地“听到了”、“好像看到了”,有了强烈倾诉的欲望。)

  2、师:小朋友,刚才录音机里的阿姨读得多好呀!你们能试着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行的。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师:小朋友读得多认真呀!下面同桌互读,帮着解决困难。(我读你听,你读我听,互相正音)。

  4、师:四人小组赛读。要求:正确、流利。评出最好的一位。哪位小朋友获胜了,朝老师点点头。

  5、师:说一说:你帮谁找到了家?它的家在哪里?

  6、生:草窝是小鸟的家。生:小河是鱼儿的家。生:房舍是蜜蜂的家。

  山坡是蜻蜓的家。(朗读的形式,层次化,多样化,既面向全体又照顾差异,既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搭建展示的平台,又促发孩子在活泼、自由的空间里尽情舒展,在引导、激励、唤醒中展示自我。在学生的正音校句中体验“语感”,在教师的再创重读机会中体验成功的自信与快乐。)

  (三)读中感悟,培养语感

  师:小朋友,你们帮这些小伙伴找到了它们的家,快送这些小伙伴回家吧!要不然,它们的爸爸妈妈可要急坏了!

  请学生上来把图片贴在主题背景图的适合的位置上。

  师:小伙伴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你说它们该有多高兴哪!猜一猜,他们回到了自己的家,会做些什么呢?请小朋友自己读读第一句话,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小组里交流一下,然后再来告诉老师,好吗?

  学生交流,并指导朗读。(选择你喜欢的,你喜欢谁就说谁。)

  师根据学生回答作一下小结。

  (这个环节的设计,突出了教学过程重情趣、重参与、重感悟、重实践的四个层面。以给“蜜蜂”、“小鸟”、“鱼儿”、“蜻蜓”找家的形式,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体会“家”的含义,通过动手,动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5、小结:世界上所有的动物、植物都有自己的家。你有家,我有家,我们还有一个大家庭叫“祖国”(出示“祖国”一词卡片)所以说,祖国就是我们的家,而你们是祖国的花朵。让我们大声地读出这句话,好吗?(生练读这句话)。齐读这一句话。

  课间律动:《娃哈哈》

  师:齐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师:刚才同学们都像小诗人一样把诗歌美美地读了一遍,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

  (1)蓝天是谁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乌云、太阳、月亮、星星、小鸟、卫星、飞机……)(2)树林除了是小鸟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老虎、狮子、杜鹃、老鹰、树、草、花……)(3)小河除了是鱼儿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小虾、鲤鱼、小蝌蚪、青蛙、荷花、水……)

  四、课后作业

  1、现在你们已经知道了许多小动物和植物的家,你们回去把它画出来 ,然后我们一起评出几个小画家,好吗?

  2、请大家回家以后,把这篇诗歌读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

小班绘本《家》 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本课生字、词语,能结合图文认识词语。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结合图片、动画,体验学习的快乐

  (3)通过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更好认识生字词,通过游戏发展学生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

  (2)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情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2)看懂图文,结合图理解字词,体会诗的第二句所包含的意思。

  三、教法学法:

  感情朗读法、质疑法。

  四、教学思路:

  《家》是一篇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纵观整篇课文,它又是一篇十分简单的儿童诗,共六行十二句,但真正要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在设计上体现宽松和谐的氛围,体现“读的进输的出”。“读的进”即让学生结合平时的观察,激情生趣,读得出自己的感受。

  在教学中让学生当爱心小使者,去寻扎,发现画面中的“家”,然后让他们来当小老师。这样的设计是构建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上的,通过形象的图片让他们更好地认识生字词,通过活泼有趣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让他们铭记自己的发现。“输的出”即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当小诗人,自己创作小诗歌两个相对来说比较有难度的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创造中提高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

  1、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张照片,想看吗?(分四组)

  2、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这是哪儿?这都是谁吗?(这就是老师的家,老师家里有八口人,他们是老师的爸爸、妈妈、哥哥、嫂子、小侄子还有我爱人和可爱的小女儿)看!照片上我们笑得多开心呀!欢迎小朋友们有空来我家玩儿。

  3、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们的家是什么样的吗?(欣赏几组家的图片,课件1、2、3)

  4、老师小结:家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和快乐的地方。(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家”的一首小诗)

  5、老师领读课题:家jia (拼音)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拼读课文。(课件4)

  2、指生朗读反馈。

  3、听读课文。要求:认真听,轻轻的跟老师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4、尝试模仿联系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逐句学习课文。

  (1)第一行:老师范读(出示课件)

  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呢?

  小朋友再想一想,蓝天还可以是谁的家呢?

  (蓝天)是( )的家。

  (2)第二行:男生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说树林是小鸟的家呢?

  请开动小脑筋想一想,树林还可以是谁的家?

  (3)第三行:女生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听明白了什么?为什么说小河是鱼儿的家呢?

  请再想一想,小河还可以是谁的家?

  (4)第四行:指小组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又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说泥土是种子的家呢?

  请再想一想,泥土还可以是谁的家?

  (5)请同学们看黑板:齐读前四句诗。

  (6)小朋友,我们的祖国孕育了万物,我们的祖国就像大花园,我们就像祖国大花园里的花朵,祖国大花园里有温暖的阳光,

  有清新的雨露,有肥沃的土壤,我们就生活在祖国这块土地上。所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齐读最后一句)

  思考:为什么说祖国是我们的花朵呢?

  老师小结:没有祖国的哺育和培养,我们就不可能健康地成长,就没有美好的未来。

  (7)再朗读小诗。

  (8)听歌《娃哈哈》。

  (四)拓展联系

  1、找家:

  2、做一名小诗人:学完了课文,我想小朋友也一定能创造一首小诗。

小班绘本《家》 篇8

  课前谈话:

  小朋友,我们昨天已经见过面了,知道我姓什么样吗?关于我,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能不能介绍介绍你自己的家?

  一、揭题。

  小朋友说起自己家的时候,都有说不完的话,老师从你们高兴的小脸上看出来了,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小家”。

  出示卡片“家”谁已经认识了?你是怎么认识的?(表扬好学,会学的学生)

  能给家找找朋友吗?

  有一首很美很美的诗,它的名字就叫“家”, 看老师写课题,请小朋友伸出小手跟着老师写。

  (范写,注音)

  请小朋友一起读课题。

  诗里的家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想不想去看看呀?

  二、看图,学习生字。

  1、观察画面。(课件演示)小朋友快看,你觉得美吗?你都看到些什么啦?

  3、学习生字。

  小朋友说得真好,这些词儿你都认识了吗?点击, 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己练练读读,比比谁先读准,

  自学。

  谁已经会读了?谁来读给大家听?

  (注意种子、鱼儿是轻声,“子、儿”要读得又轻又快。这样鱼儿才可爱。种子的种是翘舌音)

  真的会读了吗?老师加大难度看你们行不行?哟,真的会了,真了不起,.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小朋友看,蓝蓝的天空飘浮着朵朵白云,小鸟在茂密的树林里自由自在地飞翔,鱼儿在清澈的河水里欢快地畅游,种子在泥土里尽情地发芽,成长。多美呀!

  小朋友,景色美诗写得更美,我们赶快打开课本,轻轻地读一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句子读连贯,

  (一)、学生自读,教师巡视。小朋友不仅读书认真,而且姿势也那么棒!小朋友向他学习。

  有的小朋友读得很认真,已经在读第二边啦!

  (二)、检查初读。

  1、谁先来读第一行?你真是个勇敢的小朋友!(注意“白云的家”要读得连贯)

  齐读.再指读.

  2、谁来读2、3、4行?这回可就难一点啦!谁来读?

  你真棒!“小鸟的家”“鱼儿的家”“种子的家”读得特别好。

  3、下面2行字儿最多,最长,谁也会读了?

  小朋友读书个个都不错。谁能把这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小朋友真棒。都能读通顺了,老师真高兴,你读了书知道白云的家在哪里吗? 你们愿不愿意把他们送回家呀? 谢谢你们把他们送回家

  四、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学习第一行。

  a、指导体会、朗读。

  他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真高兴呀咱们先去白云的家看看?白云的家怎么样呀?

  (美),你读得真好,特别是“蓝天”,老师好象看到了广阔的蓝天,真大,真美呀!

  小朋友眼前看到蓝天了吗?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好象也看到了无边无际的蓝天.

  听出来了,白云在这么大这么美的蓝天里飘呀飘,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想到哪就到哪,假如你是白云,你心里怎么样啊?多么自由自在,多么快乐呀!谁再来读读?

  对呀,蓝天是白云美丽的家,蓝天是白云自由的家。小朋友一起来夸夸白云的家。

  2、学习第二、三行。

  a、白云的家真美,那小鸟和鱼儿在家里都做些啥呢?想看吗?点击.

  小鸟在树林里做什么呢?你听,他们叽叽喳喳的说话呢!他们在说什么呢?

  对呀,小鸟在树林里真快乐呀!树林真是小鸟离不开的家!谁来读读?

  听出来了你真是只快乐的小鸟!你是一只活泼的小鸟。

  b,你们看小鱼在干什么呢?假如小鱼离开了小河,会怎样呢?是呀,鱼儿一离开水,就没有了自由,甚至没有生命,只有在水里,在小河里,鱼儿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成长.小河是鱼儿离不开的家呀!

  我们一起学着鱼儿一边快活地游一游,一边读读句子.

  指名读.

  3.学习第四行.

  小朋友你们看,种子在泥土里发芽啦!咱们一块儿来做做种子发芽好吗?

  种子种子快快长种子种子发芽了!

  “种子,种子,你为什么长得这样快?这棵种子长得最高,你来说说!

  你的成长离不开泥土这个家.你喜欢你的家吗?你来夸夸你的家.

  听出来了,你的家真温暖呀!谁再来读读?你的家真好呀!

  4齐读1-4行.

  小朋友,有家的感觉真好呀!谁能连起来读读这四行诗!

  其他小朋友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

  5.学习5、6行。

  小朋友,白云、鱼儿、小鸟、种子都有自己的家,我们每个小朋友也有一个共同的家,他的名字叫什么?

  (学生如果说不出,就请他们再读读书,从书里去找答案)

  结合学习“祖国”。出示生词卡片。指读。齐读。

  我们祖国的叫什么?

  小朋友看,我们的祖国的形状就象一只昂首高歌的雄鸡,壮观的海上日出,辽阔的原野,巍峨的高山,雄伟的天an门广场,

  你觉得我们的祖国怎样啊?(祖国真美,祖国象个美丽的大花园)

  生活在祖国的怀抱,你们觉得怎么样?瞧,我们的小朋友生活得多幸福呀!

  (小朋友,我们美丽的祖国就象一个大花园, 我们就象花园里的花朵,幸福地成长,就象小鸟在树林,鱼儿在小河,多么快乐,多么自由自在!——“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在家的感觉真好啊!让我们一起来读!

  祖国真是小朋友幸福的家,让我们挺起胸昂起头,再来放声齐读------

  6齐读全诗。

  (这首诗写得多美呀,下面,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来美美地读这首诗. 书要读得美,姿势先要美.看看谁的姿势最美.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这么美的诗小朋友想不想把他记住呀? 谁能看着屏幕读?

  谁已经背出来了?

  愿意背的小朋友站起来好吗?

  五、复习生字词。

  小朋友,学得真棒!为了奖励大家,我们一块做个游戏,好吗?

  把生字卡片分发给学生。

  老师说:“种子种子在哪里?种子种子在这里,种子种子快回家!”

  发到“种”“子”卡片的学生就上台把卡片组合成词语,贴到画上的相应位置。贴对了,就齐读两遍。

  鱼儿、泥土、白云同样的方法。

  六、指导写字。

  1、咱们来看“云”字怎么写。

  a、云有几笔?怎么写?

  b、看书上笔顺,课件演示,说说怎么写。(横,横,撇折,点)

  c、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老师边写边说顺口溜:一横短,一横长,撇折起笔在中央。

  齐说顺口溜。

  d、学生描红。提醒学生写字姿势,表扬姿势正确的学生。

  2、学写“儿”。(机动)

  a、别小看“儿”字笔画很少,但要写好它很不容易啊!

  b、看笔顺,说说怎么写。(先写撇,再写竖弯勾)

  c、范写。学生书空。

  左边是竖撇,右边竖弯勾,两笔肩并肩。(不要一笔高一笔低)

  d、学生描红。

  七.作业。

  1、小朋友,这首诗很美,课后请小朋友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或者背给其他小朋友听,好吗?

  2、有兴趣的小朋友还可以学着用“是的家”做一首诗。

  准备:1、打印生字卡片:(一个字一张,游戏用,不用注音,最好有隐隐的田字格线)

  白、云种、子泥、土鱼、儿蓝、天

  2、打印“祖国”(词语,要注音)

  3、打印“( )是( )的家。”

小班绘本《家》 篇9

  一、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引导幼儿信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3.让每个孩子知道祖国是我们的家,有初步的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准备:

  1.ppt课件

  三、过程:

  1.谈话导入,调动幼儿情绪。

  师:各位小朋友好,我是庄老师。首先我想问问小朋友,你们的家都在哪里啊?

  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家能让我们感到幸福,感到快乐。

  2.学习诗歌,感受画面的美。

  (1)游戏:找家。

  师:可是老师的一些好朋友他们还没有回家,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好吗?(出示画面)

  师:小朋友们真棒,都帮他们找到了各自的家。

  (2)师:老师啊把这些都编进里一首诗歌里,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学这首诗歌吧。

  师朗诵诗歌《家》。

  接下来,请小朋友们跟我读这首诗歌,我念一句,你念一句。

  师:现在请所有的小朋友看着图片一起来说一说这首诗歌!

  3.巩固记忆,创编诗歌。

  师:小朋友都学得很快,老师现在要给小朋友们布置一个任务。就是请小朋友再想一想天空还能是谁的家?树林还能是谁的家?小河还能是谁的家?泥土还能是谁的家?

  天空是太阳(飞机、月亮、星星、外星人、直升飞机……)的家。

  树林是狐狸(孔雀、大象、大灰狼、长颈鹿、啄木鸟……)的家。

  小河是螃蟹(泥鳅、水草、蝌蚪……)的家。

  泥土是花儿(小草、蚯蚓、小虫……)的家。

  师总结:小朋友们想到太多了,老师就选其中几个重新编了首诗歌。

  小朋友还可以把自己想到的编在诗歌里,回去讲给自己的爸妈听。

小班绘本《家》 篇10

  《家》是是一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很受儿童的喜爱。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能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我认为做得比较成功的有两点:

  一、体验阅读,读中见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家》一课,我结合诗歌短小精悍这一特点,我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结合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脑海中浮想与词语相关的清晰具体的形象:树林里小鸟在欢唱;清清的河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从而进一步悟出“家”的内涵——温馨、快乐。

  二、句式迁移,突破难点

  儿童诗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家》这课中句式是“(什么)是(谁)的家”,我进行了两次迁移。一是在学习课文第二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前,其主要目的通过句式的拓展练习使学生对于我们和祖国关系的感悟。二是在学完整首诗后,让学生用此句式创编儿童诗,自由讨论,合作完成。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丰富阅历,积淀对语文内涵的感悟。自我感觉不足之处,学生总是太活跃,我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是有些不足,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精炼到位,感情投入不够。

小班绘本《家》 篇11

  五.巴金《家》导学案

  1928年,旅居法国的巴金在巴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30年代是巴金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这期间,他先后完成“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在这些作品中,“激流三部曲”代表了他此时创作的最高成就。

  长篇小说《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从表面看,高家“一家人读书知礼、事事如意”,家庭内部尊卑有序,礼法森严;但实际上,在这个大家族中处处都充满着激烈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为了争夺家产,陈姨太、克安、克定等打着维护家族荣誉和高老太爷的招牌,耍尽了花招。他们先是闹“鬼”,吓死了老太爷,接着又闹“避血光”,害死了瑞珏;他们很清楚是军阀混战,导致商场被毁,但却硬逼觉新赔偿股票的损失,并且在老太爷尸骨未寒时大闹分家。除此而外,这个封建大家庭挥霍奢侈的寄生生活,还造就了一代整日只会挥霍无度,过着穷奢极欲糜烂生活的“败家子”,这在高家“克”字辈人物身上显得尤为突出。如高老太爷最喜欢的五儿子克定,不但嫖、赌、抽大烟、玩小旦样样精通,而且还骗取妻子的金银首饰去当卖,在外面私设公馆,蓄妓取乐。

  作品在揭露这个封建家庭罪恶的同时,还侧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觉新和梅本是青梅竹马、真诚相爱的一对恋人,只是因为双方母亲在牌桌上有了磨擦,就儿戏般地拆散了这对情侣,使梅在痛苦的折磨中悲哀寂寞地离开了人间。瑞珏是在陈姨太之流闹“血光之灾”的邪说中丧命的,她和梅一样,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被封建礼教摧残的除了梅和瑞珏外,还有在高家做丫头的鸣凤、婉儿等。鸣凤只有17岁,就被高老太爷当做一件礼物送给了“孔教会”的老恶棍、年已花甲的冯乐山做小,结果这位年仅17岁的少女被逼得走投无路,投湖自尽了。然而,鸣凤的死却没有使这场悲剧完结,丫头婉儿又很快被高家用来替代鸣凤,继续着人生的悲剧。

  作品还表现了以觉慧为代表的一代觉醒了的青年同这个罪恶家族的斗争。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最后,他们真正敲响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丧钟。

  《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及其吃人的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同时,作品还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以及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庭的决裂。

  《家》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作为这个封建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专横、冷酷的性格特征。在高家,他的话就是法律,谁也不能反对。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他坚决反对孙子们进学堂和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他逼觉新和瑞珏结婚,制造了觉新和瑞珏、梅三个人的爱情悲剧。他对家中男女仆人视同牲畜,硬是把只有17岁的鸣凤送给60多岁的冯乐山做小老婆。鸣凤死后,他又把婉儿抬到冯家受煎熬。在高老太爷的生命中,维护大家庭的秩序、兴盛,是他意志的全部。也正因此,当他临终前,意识到这个家似乎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败时,又极力挣扎,企图用慈祥、温和、自我忏悔将已走上新路的觉慧等拉回到老路上来。当然,高老太爷的挣扎是徒劳的,高家最终没有免于崩溃的命运。作品通过塑造高老太爷这样一位腐朽反动的人物,表现出了封建制度以及旧礼教、旧思想、旧道德必然灭亡的趋势。

  觉新是作品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也是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他性格上充满了矛盾,是个“有两重人格的人”。觉新善良,待人诚恳,原是旧制度培养出来的、有较强传统观念的人。由于他处于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和平共处”,他凡事采取“不抵抗主义”,逆来顺受,委曲求全。他爱表妹梅,但当这段美好的恋情被长辈无理地扼杀后,他并不反抗,对父亲为他与李家订的亲事,也表示顺从,然后回房蒙头大哭一场,与瑞珏完了婚。祖父死后,陈姨太无端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小孩。觉新虽然觉得这有如“晴天霹雳”,但还是接受了,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觉新身上虽然有着很严重的旧观念的束缚,但他又是个接受了新思想熏染的人,因此,在他心中,善恶是非是有着清楚的界限的。他也有过美好的向往,与表妹梅的相恋就是他对爱情的追求;同时,他也同情受压制的青年,如暗中帮助觉民逃婚,帮助觉慧离家出走等。新思想虽然触动了他的心灵,但封建旧观念却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得他无法喘气,使他在精神上常常处于极度痛苦之中。他恨旧东西,自己也是旧礼教的牺牲品,封建大家族制度的殉葬品;但由于他受封建传统观念毒害较深,丧失了反抗能力,因此在“不抵抗主义”支配下,处处妥协,不自觉地扮演着旧东西的维护者的角色。总之,觉新是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悲剧人物。他性格中的这种矛盾性,真实地反映出了当时某些时代特征。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典型人物,批评了“不抵抗主义”,指明对于封建旧制度、旧观念,反抗才是避免悲剧的惟一出路。

  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五四”新思潮给了他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这使他逐渐认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腐朽以及罪恶。正因为如此,他积极投身学生运动,热心办刊物,宣传进步思想。在家中,他有正义感,同情下层人物,勇于反对封建束缚。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同时积极支持觉民抗拒包办婚姻。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当然,觉慧性格中除了有大胆叛逆的一面,也有单纯幼稚的一面。这主要表现在他对周围的一切(包括“家”)虽然愤恨,但还不能作出完全科学的分析,有时感到“这旧家庭里面的一切简直是一个复杂的结,他这直率的热烈的心是无法把它解开的”。他与鸣凤相爱,又经常处于矛盾中,下不了最后决心。最后,只是因鸣凤被逼投水自杀,这段爱情突然失去了,他才感到莫大的震动。他虽然恨高老太爷,认为在家中他与祖父“像两个敌人”;但在高老太爷临终时,他又曾有过“现在的确是太迟了。他们将永远怀着隔膜,怀着祖孙两代的隔膜而分别了”的想法。这想法很幼稚,其实高老大爷即使不死,他们祖孙两代人的隔膜也是无法消除的,因为他们各自代表的是不同的社会力量。作者对觉慧的塑造完全是忠实于生活的。尽管觉慧身上有着明显的幼稚,但他却真实地反映出了“五四”时期我国觉醒了的一代青年人的某些精神面貌。

  《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的主旨。

  《家》在艺术上有着突出的成就和特色。

  首先,在人物塑造上,作品非常善于通过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心理,展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突出人物性格。如作品写鸣凤投湖时的心理,就非常细腻,是全书极感人的篇章。它将一位年仅17岁的少女在即将走向生命尽头时的痛苦、惘然、哀怨、挣扎以及最终绝望,一层层真实细致地剖示出来,使读者从这位被凌辱的少女身上,看到旧制度摧残人性的罪恶,看到这位弱小者生命的宁折不弯。又如,作品写觉慧在鸣凤死后的内心也极细致,作者还利用梦幻来剖示人物内心的隐秘,笔墨中透露出人物内心极度的悲哀与懊悔。除此之外,作品在塑造梅、觉新等人物时,也非常注重采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如,正是由于作品细致地写出了梅的内心,才使梅多愁善感的性格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觉新是一位有着“两重人格的人”,作品多处细致地剖析他的内心,表现了人物内心深处因受新思想的启发,对现实不满,又受旧思想的羁绊而最终不能或无力抗争的苦闷、矛盾,使人物复杂的性格得以凸现。

  其次,作品在结构上也很有特色。一般说来,一部作品所描写的人物多、事件多,就需要作家有精心结构的能力。这部小说描写的人物多达70人左右;作品所写的事件也相当多,如闹学潮、梅与觉新的感情悲剧、鸣凤之死、觉民逃婚、瑞珏惨死等诸多事件。尽管作品表现的人多、事件多,但由于采用了单纯明快地讲故事的结构方式,以事件为线索,以场面串连故事,便巧妙地把高家内外的各种人物、各种矛盾纠葛,同祖孙两代矛盾冲突这条主线交织成一体,环绕作品的主题思想,有条不紊地分别展开,使作品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始终保持着庞大而紧凑、严密而不游离于主要情节的结构特点。

  再次,作品在语言上也独具魅力。巴金的作品一向语言简洁生动,流畅奔放,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家》在语言上也同样体现着巴金作品的独特风格。在作品中,作者无论是写人,或是叙事,甚至剖析人物心理,都是带着浓郁的感情色彩,这就使读者在领略人物命运时,一同体味到了作者的喜怒哀乐,使作品具有了格外感人的情感力量。

  《家》是一部充分体现了巴金创作成就和风格的优秀作品,它充分显示出了巴金在现代文学小说创作领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1、《家》的思想内容。

  《家》的思想内容有三个方面:①通过梅、鸣凤、瑞珏三个女子的悲剧,控诉封建制度、礼教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揭露、控诉封建大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恶;②歌颂封建大家庭中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③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没落、崩溃。

  2、分析高老太爷形象。

  ①高老太爷是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专制。但他也有慈祥、温和、富有人情味的一面。②高老太爷这性格矛盾的两面,统一于他的维持、发展“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人生理想。③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行将崩溃时期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人物,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3、分析高觉新形象。

  高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是一个“有两重性格的人”。一方面,他是一个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的青年;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深受封建伦理道德熏陶的地主少爷。

  他的性格善良而又懦弱,他认为反抗是徒然。以致在“五四”新思潮中,他选取的是不抵抗主义和作揖哲学,作为他行为的理论根据。就两重性格而言,这后一面占主导地位。这是一个复杂的性格,一个悲剧的性格。

  4、分析高觉慧形象。

  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封建大家庭的叛逆者,《家》中具有民主主义觉悟的年轻一代代表,是“五四”进步新青年。他的民主主义觉醒有一个发展过程。他的思想基础是民主主义、个性主义、人道主义。

  5、《家》所表现的巴金风格的现实主义特色。

  《家》是一部具有巴金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品。描写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但《家》和那种冷静客观的现实主义描写不同,具有巴金独特的风格,主要有二:

  一是具有很浓的抒情色彩。主要的抒情方式,则是人物的心灵倾诉,通过心理描写抒情。二、充满感情的细腻的心理描写。这种心理描写是人物发自肺腑的心灵倾诉,以女性居多,因而细腻而饱含感情,又因各人的性格处境而各具特色。

小班绘本《家》 篇12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 8 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 2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笔画:弯钩。

  3 .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自然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祖国就是我们的家”的意思。

  三、教学策略

  1 .教法选择: a 、指导看图,训练观察。

  b 、启发想象,训练思维。

  c 、引导赏析儿歌,培养初步的阅读能力。

  2 .学法引导: a 、看懂图意,并结合图理解字词。

  b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描绘的画面。

  c 、小组合作,发挥想象,培养热爱生活的意识。

  3 .课堂组织形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利用学生原有认知(对“祖国”的了解和对生活的观察),激趣生情。

  5 .教具媒体组合应用:教学光盘、生字卡片、祖国风光图片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 一 ) 提出学习目标。

  昨天我们学习了第五课:家,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出示挂图)

  ( 二 ) 复习检查。

  上节课学习的字词还记得吗?依次出现:蓝天、祖国、泥土、大家,齐读两遍。

  ( 三 ) 读词贴图,整体感知。

  1 .黑板上还有几个词,谁想上来把它们翻过来,读一读?(课前将“白云、种子、鱼儿、小鸟”四个词做成小房子形状贴在黑板上)

  请大家认真听,他读对了,咱们跟他读一遍;如果读得不对,请你举手告诉他。

  2 .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们的家在哪儿吗?请大家翻开书本第 83 页,找一找哪几行诗告诉我们它们的家在哪儿。

  师: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 ( 指名四人上台把词语卡片贴到挂图中的相应位置。 )

  〔“读词贴图”这一环节既在游戏中复习、巩固第一课时学过的字词,又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落实《课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3 .大家都知道:蓝天是……树林是……小河是……泥土是……(引读前四行诗)

  ( 四 ) 精读训练。

  1 .这四行诗你最喜欢哪一行?请你把它找出来,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 .讨论交流,启发想象,创设情境,指导朗读,组织点评。

  ( 1 )要让学生知道:一边读一边想象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以后大家在读书时可以经常采用这种方法。

  ( 2 )读后评议: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3 .四行诗写得多美啊!咱们把它连起来读一读吧。(注意停顿和连贯,提醒读书姿势。)

  4 .白云、小鸟、鱼儿、种子都有自己的家,咱们大家也有一个共同的家,我们的家在哪儿呢?请大家自由读最后两行诗。读完以后想一想,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关于祖国,你还知道什么?

  ( 1 )讨论交流。

  ( 2 )欣赏祖国风光图片。看后简单交流感受。

  ( 3 )听歌表演

  有一首唱出了我们生长在祖国大家庭里的快乐。(播放 《娃哈哈》)同学们可以坐在座位上唱,也可以站起来表演,有没有同学想上台来表演的?(鼓励大胆展示自我的孩子。)

  ( 4 )指导朗读最后两行诗。

  5 .朗读整首诗。

  ( 五 ) 指导背诵。

  1 .试试看,能不能不看书,把这首诗背给你的同桌听?

  2 .边欣赏画面边背诵,会背的同学大声背,不会背的同学跟着背。

  3 .请大家站起来,配上动作再背一遍。

  ( 六 ) 总结全文,扩展练习。

  1 .做“找家”的游戏。(教学光盘“我要做”中第二个游戏)

  2 .学做小诗人

  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搜集有关“家”的资料,现在请四人小组合作,用“什么是谁的家”的句式每人说一句话,小组作出一首诗。

  3 、小组交流。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以后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哪个诗句。组织进行简单评议。

  ( 七 ) 总结,布置作业。

  回家把你们小组作的诗句背给爸爸妈妈听,或者请爸爸妈妈和你们一起再作一首这样的诗,好吗?

  ( 八 ) 指导写字:土、种、子

  1 .翻到书本 84 页,昨天我们练习写了前五个生字,剩下三个生字,请一个同学把它们读出来。

  2 .先学“土”字。仔细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 、利用课件演示“土”字笔顺,师范写,生描红。

  4 、同法学习“种”“子”,注意“种”的第四笔是“点”,“子”的最后一笔“横”要长些。

  5 、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写生字:土、种、子。师巡视指导,提醒书写姿势。

  6 、利用投影展示学生写字作业,师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