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做凸透镜成像实验。
2、尝试制作望远镜。
科学知识:
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2、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3、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2、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二、教学重点: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三、教学难点:制作简易望远镜
四、教学准备:凸透镜,凹透镜,蜡烛,打火机、水杯,白纸,尺子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喜欢玩吗?会玩吗?今天,就请你们玩一滴水,有兴趣吗?
(二)、利用水,形成放大镜
1、活动一:用滴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把载玻片放在字上,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并观察水滴的形状。
学生活动,汇报现象、交流。
2、活动二:把书放在盛水的烧杯后,透过烧杯看书上的字有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汇报现象,交流。
3、提问:这三个实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学生讨论交流。
5、谈话:你知道什么工具会把物体放大?对,是放大镜,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放大镜。(板书课题)
(三)、研究放大镜的作用
1、了解放大镜的镜片特点。
(1)谈话:同学们都知道放大镜有放大作用,那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2)学生感知,交流。
(3)小结:像放大镜镜片这种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凸透镜。
2、指导学生探究凸透镜具有聚光的作用。
(1)提问:凸透镜除了具有放大的作用,还有什么作用?
(2)学生交流,学生活动:拿放大镜在太阳下观察放大镜的聚光现象。
(3)师介绍焦点。对这一活动进行小结。
3、指导学生探究凸透镜具有成像的作用。
(1)凸透镜还有什么作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将放大镜对着白墙,观察有什么现象?
(2)学生汇报交流。(有倒立、缩小的像)
(3)讨论:为什么墙上有物体的像?这是怎么回事?
(4)阅读课文插图,学生动手实验,观察记录,交流汇报。
(7)师生小结。
(四)、了解凸透镜的用途
1、提问: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凸透镜的运用吗?
2、看书,了解,交流。
(五)、比较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出示凹透镜)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一块镜片,它和凸透镜有什么不同?
2、实验:用凹透镜看书上的字。
3、汇报:有什么发现?
4、摸一摸:这种镜片有什么特点?与凸透镜有什么不同?应该叫什么名字?
5、小结:这种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科学上叫凹透镜。
6、实验:将凸透镜与凹透镜组合起来看远处景物,有什么发现?
7、介绍:望远镜
(六)、巩固总结
提问: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