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1.人体运动需要氧气,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将氧气吸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2.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
(二)过程与方法:1.进行数据合理的分析。2.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做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2.认识到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体验和实验的方法,验证呼吸前后气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记号笔或水彩笔、铅笔盒;
2. 教师准备
课前发放:记录呼吸次数用的纸。
中途发放1:认识呼吸器官的资料
中途发放2:保鲜袋。
中途发放3:(1)水槽、吸管、打火机。每桌一份;(2)集气瓶、毛玻片、竹签。每桌2份;
教师材料:课件、一瓶“二氧化碳”(贴好标签)、时钟(备用)
五、课前谈话:
教师演示在水槽内用习惯吹气。问:水面上看见了什么?(气泡),你有没有办法在水中吹气时,水面不看见气泡?(或问:你有没有办法把这些气泡装起来?)→教师演示“排水取气”的具体操作。
【意图:活跃气氛、拉近师生距离,为“排水取气”法作铺垫】
关注: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了解排水集气法
教学过程
一、测量运动前后的心跳和呼吸次数
师:小朋友们喜欢运动吗?
师:喜欢什么运动项目呢?
师:那你们运动过后有什么感受呢?(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
(出示课题:运动起来会怎样?)
师:今天天气也比较冷,老师决定让大家一起动起来。但在运动以前老师要布置一下任务:
先看一下书本第69页的记录表,看的懂吗?这个表格让我们干什么?
2.测量
(1)指导
师:我们该怎么测量呢? 我们不停的呼吸怎么才算一次呢?
预设生:吸入到呼出(请学生演示)
师:我们在测量时还要注意不要故意控制呼吸、测量时间要一样多,并要及时的记录下来。
师:心跳的次数怎么测?
生预设:摸手上的脉搏,摸心跳
师:大家一起来感觉一下自己的心跳。
(生各自摸自己的心跳和脉搏)
师:说说你感觉到的心跳是怎么样的?
师: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方法我们已经学会了,可在一分钟内呼吸和心跳要同时记录下来,为了使我们的测量数据更准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2)测量
师:老师有一种更好的办法,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觉得两个同学为一组先请走边的同学自己测自己的呼吸,右边的同学测左边同学的心跳,一分钟后请左边的同学做蹲起动作一分钟,一分钟后按照原来的方法测心跳和呼吸!你们觉得怎么样?
师:开始行动!学生看着大屏幕上的钟自由测量运动前后的呼吸次数并记录。教师一起参与其中。
课件提示:(用小时钟计时)
l 先测量平静时一分钟的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注意不要故意控制,记录下来)
l 在原地运动一分钟请注意安全!(请同学们做顿蹲起运动)
l 运动后站着测量一分钟后的呼吸及心跳及时记录。(时间到后拿上测量并记录)
l 最后比较这两个数据,发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