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做日光的色散与合成实验。
2、尝试做在单色光下观察物体颜色的实验。
3、能够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
1、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阳光的色散现象。
2、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秘,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二、教学重点: 认识日光是由七种单色光构成。
三、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彩虹的形成。
四、教学准备: 三棱镜,镜子,水,盆,不同颜色的玻璃纸、手电筒。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见过彩虹吗?它有几种颜色?分别是什么颜色?在什么情况下能见到彩虹?
(二)、制造彩虹,了解太阳光(白光)由 7 种颜色的色光组成
1、谈话:你们想制造彩虹吗?怎样操作?
2、学生阅读课文 p26 插图,交流:用什么材料,怎样做?
3、学生领材料,分组活动:
(1)用三棱镜。
(2)把镜子放在水中。
(两个活动任由学生选,可做一个,也可做两个)
4、交流实验现象,讨论:这些实验说明了什么?
5、小结:太阳光由 7 种颜色的色光组成。
6、提问:还有哪些类似彩虹现象? (观察光碟、肥皂泡等)
7、谈话:你们知道是谁最先发现太阳光是由 7 种颜色的色光组成的么?
8、学生阅读课文提供资料。
9、交流:牛顿伟大的发现为什么遭到激烈的反对?怎样说服别人?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明白了什么?
10、玩七色陀螺。
(1)看图,学生交流怎样制作。(学生也可以课前制作好)
(2)玩陀螺,观察有什么现象。(先预测会有什么现象)
(3)讨论:从玩陀螺中你有什么收获?
(三)、认识到色光可以被过滤掉。
1、滤光实验。
(1)学生参考课本 p28 做滤光实验。
(2)学生活动,记录结果。
(3)交流汇报,讨论:从实验中,你明白了什么?
(4)小黑板出示填空题:
太阳光照到红色玻璃纸上,滤去( )光,允许( )光通过,反射( )光。
太阳光照到红色物体上,反射( )光。
太阳光照到黑色物体上,反射( )光。
2、 活动: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观察图案。
(1)学生按要求活动,多观察几种图案。
(2)汇报交流:有什么发现?
(3)能举例说说在生活中的应用么?
(四)、巩固总结
提问: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