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
第8课 我在班级中的权利
教学目标:
本课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体验,在思想上逐步对自己在班级中的权利有所认识,理解权利的真正含义,知道在自己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侵犯他人的权利,并且懂得怎样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利。
教学时间:3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课前准备:
表格二份,情景小品。
二、教学过程:
(一)师导入新课:
师:上两节课,我们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我们在所在的班级荣誉,自己在这个集体所做出的贡献。每个人在这个班级里都做出了自己应尽的义务。因为,我们都是这个集体中的主人。
师: 孩子们,你们知道么?在我们国家,每个公民都享有各自的权利。你们都知道有哪些权利呀?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小结。(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的民事权利、诉讼权、平等权、劳动权、批评和建议权、受教育权、获得物质帮助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师:我们在座的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着各种自由的权利。同样,你们在这个班级里,也有各自的权利呀!
教师板书课题。
(本环节的设计由旧知导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不仅如此,在这个自由的国度里,每个公民都有自己的权利,从“大家”到班级体,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权利。)
(二)出示案例:
案例1
新的学年开始了,我又走进了一个新的班集体。昨天,班主任丁老师在班上宣布“我们班刚刚组建,同学们互相不大熟悉,为了班级管理的方便,我们就任命方子懿同学为班长。”我听了,心里很不舒服。我上三、四年级的时候,班长、班干部都是我们同学选的呀。再说,我上四年级时的同学杜方洲今天早上还告诉我,他们五(2)班今天就是评选班长,他们班也是新组建的班级呀。班长可以由老师随便任命么?
案例2
鞠望春同学是我的好朋友,开学我们五(2)班民主评选班长,他通过竞选当上了班长。刚开始的时候他的班长工作干得有板有眼的,为我们同学、班级做了许多的事,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可是,时间久了,鞠望春同学就滋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集体的责任心、荣誉感慢慢淡漠了,犯了一些小错误。班主任老师一气之下在班级宣布:“撤消鞠望春同学的班长职务。”可是,他这位班长是我们自己选出来的呀,老师可以这样随便的撤消他的班长职务么?
1.了解案例1和案例2
2.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兴趣,确定一个问题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
3.临时分组,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兴趣,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
4.自由辩论。
5.学生重新选择观点。
师:同学们,上面这两个案例实际上反映了我们在班级生活中是否享有选举权和罢免权等权利。想想看,我们在这个班级体中还应该享有哪些权利呢?
(应该说学生对自己在班集体中所享有的权利,认识还是很肤浅、模糊的。因为很多的属于他们的权利被定格、替代。通过对这两个案例的了解、辩论,学生经历了一个思想的“洗涤”的过程,对自我的权利意识越来越清晰。)
(三)讨论:我们在班集体中享有哪些权利?
1.提出讨论主题
2.说说自己在班集体生活中享受的权利。
我认为我在班级中还有下面这些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