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家里的文明礼貌》教学设计

2021-03-23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品德与社会(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家里的文明礼貌》教学设计

教材背景:

《家里的文明礼貌》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题。本次课题围绕“家里的文明礼貌”,呈现了许多在家庭里面需要注意的礼貌细节,通过学生客观记录讨论交流的形式,让学生明白在家遵守文明礼貌的重要性。学习的目的定位不同,以前学生或许会认为,讲礼貌是在学校或是在家以外的事情,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端正认识态度,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

 

 

学情分析:

据分析,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多是跟爷爷奶奶同住的“小皇帝”,在家都是受到家长们溺爱的情况,而学生都普遍表现得比较娇气。据了解,他们大部分在家表现特别是文明礼貌方面表现都不如在学校做得好。而不少学生认为家中是一个比较“自由”的地方,没必要像在学校那么多的束缚。而有部分家长的观点认 为,孩子在学校学会懂礼貌、守纪律就行了,回到家里,放肆一点也无所谓。正因为此,就造成了许多学生在学校在家表现表现各不同的“双面性”。因此,这一课 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指导他们的行为,使他们养成从家里做起的正确礼貌行为。

 

 

学习目标:

1.确立自尊、自爱的生活态度,树立对父母长辈要有礼貌的情感。

2.乐于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3.知道要对父母长辈有利,知道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文明举止。

 

 

教学重点、难点:

1、 如何让学生改变以前在家随便、无所谓的坏习惯。

2、 让学生树立对父母长辈要有礼貌的情感。

 

设计理念:

被设计从学情出发,引导学生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护,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要从生活小细节去关怀爱护我们的父母长辈,去回报他们。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学生课前收集的文明礼貌小儿歌,课后家庭文明礼貌调查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调查导入,激发学生参与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1、(出示课文四幅图画)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作答。

2、把你的作答如实地写在课本14页“我通常做法”中

学生看图,小声讨论自己作答情况。

 

 

学生填写

把学生品是在家的一些表现情况作简单了解分析,以便以下环节的开展。

二、反感受,讨论。

师:同学们都通过自己的真实感受填写了答案,那现在老师想做一个小小的测试,图中角色调换了,你又会选择怎的答案。(同时出示那四幅图画)

师:如果图中的是别人,你是爸爸妈妈的角色,你希望图中的人物怎样做?

师:在你希望别人尊重你的时候,你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亲人呢?

 

原选第一种做法的同学答案不变,而之前选第二种的同学有不少就出现了答案的改变。老师抓住这一部分同学作及时采访,了纠更的原因。结果有的同学说,如果爸爸妈妈这样做就觉得他们就“不关心我了”,.“不在乎我了”,“不敲门进房打扰我了”……然后引导学生将心比心。

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并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要让学生知道:要让家庭充满温暖,充满爱,就要家庭每一个成员都讲文明礼貌。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