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首师大版)
主题一 鸦片敲开国门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充分感受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正气。
2、技能: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表等资料,表述观点的能力。
3、知识:使学生知道英国向中国贩运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和发动侵略战争的罪恶目的,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简单情况,知道《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主题内容线索:
辉煌走向衰落(先进——落后)。原因:中西方对比:农业、工业、军事、政治制度。
课标内容标准:
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来的屈辱和危害。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知道鸦片的危害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罪恶目的;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简单情况及伟大意义;知道《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表等资料,表述观点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英国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是不是因为林则徐虎门销烟而引起的。
2、《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对本课有关内容的认知程度,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2、师生搜集与本课有关的图片、故事、电影、文字等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2分)
图片导入:
你们瞻仰过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吗?(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图片)注意到碑座上的浮雕了吗?(出示“虎门销烟”图片)这是镶嵌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八面浮雕中的第一幅,你知道它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回顾那一段不能忘记的历史。
板书课题:鸦片敲开国门
二、探究问题,交流研讨(30分)
1、师过渡语:你们了解有关鸦片的知识吗?
2、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或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对鸦片的理解。
3、教师随机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图文结合了解相关知识。
4、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
5、师过渡语:既然鸦片是一种毒品,英国为什么还要大肆地向中国贩运鸦片?鸦片走私对中国有哪些危害?请同学们自学p82——83页“列强的罪恶之手”部分,并思考这两个问题。
6、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7、讨论交流。(教师预设:走私鸦片的目的:经济掠夺。危害:①身体受
到摧残;②家庭破败;③国家财富被掠夺;④清政府更加腐败,军队纪律涣散。)
8、想一想,如果吸食鸦片成风,中国会出现什么情景?
9、面对鸦片走私的情况和对中国的危害,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中国应该怎么办?
10、清朝统治者禁烟的立场和态度是怎样的?(威胁其统治地位)
11、探究“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
①自学p84——85页“林则徐虎门销烟”资料。
②学生汇报交流:根据以上资料,你获得了哪些相关的历史信息?
③教师预设几个知识点:
你所了解的林则徐是怎样的一个人;
虎门销烟:原因——时间——经过(禁烟、销烟)——意义。
12、教师随机出示相关的课件内容。
三、总结谈话,深化主题(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