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目标:
情感与态度: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2、热爱大自然,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知识与能力:
1、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知道解决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有不同的方法。
三、过程与方法:
1、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社会事物,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生活中的环境问题。
2、培养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并尝试运用一定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材设计意图: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所以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本主题活动包括“垃圾哪里来”“垃圾的危害”“垃圾的处理”三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
本主题活动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垃圾的来源及对生活的危害,体会到垃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烦恼,然后通过进一步认识垃圾的处理的费时、费力,激发学生为消除垃圾而投身环保的情绪体验。
五、活动设计思路:
《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此,本课的设计,我首先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从学生生活的社区环境导入新课,然后逐步扩展到整个城区,再到全国城市的垃圾状况,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不是个人问题,但有要求人人从我做起。其次,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各种活动的设计只是一种媒介,体验才是教学的精髓。只有学生获得了深刻的体验,技能与素质才能真正内化到他们的头脑中去,产生其应有的意义。第三,注重方法引导。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调查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等,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是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六、活动准备:
第一课时的课前准备主要是教师的准备,即拍摄有关垃圾现状及垃圾来源的录像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下载保存,供上课使用。第二、第三课时前,学生按要求做好相应的调查及资料的搜集。
活动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垃圾哪里来
1、情境体验,导入主题
大家喜欢到公园去玩吗?
今天,老师做导游,带着大家一起到公园去玩一玩吧!
你们看:公园里有清澈的池塘,各种鱼儿在水中嬉戏;有整洁的林荫小道,我们可以在这里漫步;有五颜六色的鲜花,争奇斗妍的开放;还有绿毯似的草坪,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人。同学们,再这整洁优美的公园里,你们觉得开心吗?
请大家继续看:快看这是些什么呀!
谁能说说你此时的心情?你想到了什么?
我和大家一样觉得心里不舒服,乱丢垃圾太不应该了。这是不讲卫生的表现。咱们班的同学有没有这样做过?
看来同学们也意识到自己以前乱都垃圾是不应该的,只要从现在做起,不在乱丢垃圾,那就是讲文明的好学生。
2、讨论总结调查内容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对家庭、社区、学校等地方产生垃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我想问问,大家是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调查的?
现在,老师要给每组发一张调查记录表,请各组把自己的调查结果整理在上面,一会儿,我们请各组进行汇报。
刚才各小组都进行了汇报,课下我也对垃圾产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类,请看:
谁想帮我补充一下:
除此之外,我还搜集到一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