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科教版思品五下)

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

活动目标        

了解日本侵华战争的有关历史,了解战争罪恶,了解面对民族灾难史自己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活动准备

1.大幅世界地图、有关资料(制作成以多媒体课件)、教室所有的黑板都空着,供学生课内倾诉用、20张大报纸、在教室的后墙上挂历一根长绳。

2.学生分组搜集有关日本侵华史实的书籍、资料。

活动过程

一、揭题

教师:(严肃而沉重地展开大型世界地图,指中国和日本所在版图)亲爱的同学们,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中关系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日本却又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这个“远”不是指实际空间距离,而是指心理距离。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听听下面的资料。

1997年是中日帮交正常化25周年。这年年初,《中国青年报》做了一次名为“中国青年眼里的日本”的大型读者调查。调查结果令人触目惊心:在被调查的10万多青年读者中,有83.9%的读者认为“日本”两字最容易使他们想到的是“南京大屠杀”,这在多达15个选择中位居榜首。被问到“你心目中的日本人是什么样”的时候,最高的一项选择是“残忍”,占65%。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的刘江永研究员做过一个很恰当的比喻。他说,我们中国过去曹爱了日本那么残酷的侵略,受到了那么严重的民族迫害。我们民族身上有疮疤,这个疮疤谁也不愿意去揭,揭了很疼,甚至要疼到骨头里去。

孩子们,这个疮疤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疼到骨头里去?这里所谈到的“南京大屠杀”你们了解吗?了解多少?

请每位同学把自己知道的情况清楚地告诉给小组里的同学,2分钟之内完成。一起来浏览教科书第49页至50页的内容。

二、深入课题,了解历史

1.讨论:日本为什么要侵略我们中国呢?

学生讨论后,教师出示多媒体幻灯片(日本地图加文字),并加以小结说明:

资源的匮乏→军事扩张→发动战争!

日本国基于以上思想,自1894年至1945年,多次对我国发动侵略战争。

2.师生一起浏览史实。(见资料)

(1)教师给每组分发一本介绍日军侵华史实的书,可以自由交换阅读。

(2)浏览完毕之后与自己小组的成员交换读后感。

(3)每个同学用一小纸条写上自己的发现、见解或读后感言传给老师,老师宣读部分感言。

3.教师:老师刚才给大家看的还属于最不刺眼的文字,若给大家看看电影《南京大屠杀》中一些真实故事,你们就会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日本军队丧尽天良的罪行。(课件放映《南京大屠杀》相关片段)

这些都是铁的证据。看过了,想说点什么,站起来大声说吧!把你最想说的话用黑色或红色彩笔写在老师发给大家的报纸上,然后挂到教室后面的绳子上。

三、了解日本面对这段历史的态度,引起深刻反思,达到警醒目的

1.教师:面对这铁证如山的史实,大家知道现在的日本政府是什么态度吗?日本右翼分子歪曲历史,说南京大屠杀是为了排除抵抗,甚至说纯属捏造;而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安全等等。在日本,许多无知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日本曾经侵略过中国!日本的首相小泉每年都要去参拜靖国神社,大家知道靖国神社是什么地方吗?

(1)看课件:罪恶的焦点——靖国神社。

(2)看一则新闻。标题为“我国就日首相再次参拜靖国神社表示强烈愤慨”。(内容略)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