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参加工作以来的40年里,经历了初中算术下放,从小学算术到小学数学,从加强双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到重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等几次重大改革。使用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有六套之多。这些改革所经历的过程,体现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也是事关全局的问题。我作为一名教师既要学习和贯彻教学大纲中的有关规定,更要研究和了解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正确把握一些带方向性的问题,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例如,1978年的大纲和教材为了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进行了从小学算术到小学数学的重大改革。对于教学内容,由传统的“主要讲授整数、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以及百分数和比例”的“以四则运算为中心”,转变到“精选传统的算术内容”,“适当增加代数、几何的部分内容”,以及适当渗透一些如集合、函数、统计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根据这一精神,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两方面的改进:一是改进和加强了应用题的教学;二是在计算教学中适当渗透函数等数学思想。
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我改变了过去那种就着例题教例题,套着例题做习题,靠补充大量例题、习题的教学方法,由鼓励学生记类型、背结论、凭公式解题,转变到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里数量关系,对照四则运算的意义来选择算法,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解题思路,以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我根据通用教材对各年级安排的应用题教学内容,在低年级结合教学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引导学生思考“知道了……和……,可以求出……”,教给学生解题的综合思路;到了中年级,又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先要求出……”,教给学生解题的分析思路;在分析数量关系较为复杂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时,还引导学生将这两种解题思路结合起来协同运用,既从问题想到条件,又从条件想到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能较快地找到解答应用题的途径。除了让学生掌握分析和综合这两种最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解题思路外,我还结合高年级应用题的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一些如假设、对应、转化等特殊的解题思路。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通过假设,让未知数同已知数处于同样的地位来共同参加列式运算,使问题得到解决。因此,在教学简易方程知识时,着力帮助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训练根据等量关系布列方程,逐步掌握列方程解题的方法,学会假设,并通过比较让学生领会用方程解逆思考题的优越性。对应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不仅需要具有明确的四则概念,熟悉一般常见的数量关系,而且需要在此基础上理解数量与数量之间在运算中的对应关系。我结合分数应用题的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寻找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具体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掌握解题的规律。转化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思想。有些应用题在一定条件下,通过问题或条件的变更,思考角度或思考方式的变换,可以使解题过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但这种转化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作基础。所以,我在毕业班的总复习中,适当让学生掌握分数应用题中单位“1”的转化,行程问题与工程问题的转化,以及分数应用题与比和比例应用题的转化,促使学生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使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事实证明,学生掌握了这些解题思路,即使遇到没有见过面的不太繁杂的应用题,也能经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找出解答的方法,使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则运算中的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但由于变化规律比较复杂,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在通用教材中除了对商不变规律作了明确的阐述以外,对其他的一些规律只是作了一些渗透。我在计算教学中,紧紧抓住教材中的某些练习题,适当渗透一些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让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的认识而并不作为教学要求。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函数观念,另一方面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例如,在多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中,先后出现了这样的练习题:
(1)填写下表,然后说一说:表中一个加数变化了没有?另一个加数是怎样变化的?和是怎样变化的?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2)填写下表,然后说一说:表中被减数变化了没有?减数是怎样变化的?差是怎样变化的?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我很重视这类题的练习。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让他们在比较中发现规律。学生初步感知了和、差的变化规律后,再学习加、减接近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就比较容易理解其中的算理,较能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提出“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同时,强调了数学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素质中的重要意义,把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三项教学目的中的一项。据此,我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着重做了四方面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