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2023-12-25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和游戏形式,引导学生经历认识0的过程及加减法,初步理解0的意义及有关0的加减法,对0的数字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2、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引导学生感受数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0的含义及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0的意义和书写。

  教具准备:

  课件、米尺、有关制图

  学具准备:

  小圆形、小棒

  教学过程:

  一、0的认识

  1、故事引入0及其含义

  师:小朋友们都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想不想听啊?(想)我讲的故事题目是:《快乐的森林》(板书课题)(课件出示:屏幕出示森林中飞跑着的几只小鸟)

  清晨,天刚放亮,森林的小鸟就叽叽喳喳唱个不停,请听,他们唱得多热闹啊!(画面出示巢里2只小鸟)瞧,巢里的2只小鸟多可爱啊!请你们想想看,它们要干什么去?(小组先说说,请几个人回答)

  生1:它们想去捉虫子。

  生2:它们想去晒太阳。

  生3:它们想找妈妈。

  生4:它们想去找朋友玩。

  ……

  师:(渗透)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小鸟十分热爱劳动,一大早就出去捉虫子,我们也要向小鸟一样从小爱劳动好吗?

  师:(出示画面,3棵树上都各有1个巢)问:从左边数第1个巢里的有2个小鸟,用什么数表示?(2只)

  第2个巢里有几只?用几表示?(1只)

  第3个巢里有多少只?用什么表示?(出示0)你是怎样知道用0表示的?(学生小组交流)

  生1:我是看出来的。

  生2:我是听爸爸说的,没有了就用0。

  生3:我是在书本上看的。

  师讲:小朋友们说的真好,其实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没有就用0表示。比如说我手里有两支粉笔,然后都用完了,没有了,这时就用0表示;盘子里一个苹果都没有也用0表示!

  师:你能像老师一样举个例子来用0表示吗?(学生回答,对回答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师:你还在什么物体上见过0?生举例(温度计、电话、手机号、邮政编码、米尺、车牌号等。)

  师小结:0的作用可多啦,0除了表示没有以外,电话、车牌号上0还起占位作用,米尺上的0还表示起点(出示米尺图)请大家看学生尺,找到起点0

  2、教学0的大小和写法(游戏)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看谁表现的好,大家就表扬他。(教师发放数字牌)请1号、2号、3号、4号小鸟飞上来按顺序排队,很好。再请5号飞上来,0号也飞上来(大家来评一评)你认为谁排得好?大家表扬他(她)。

  师:从左往右看按什么顺序排列的?1左边的数字是几?0为什么排在1的前面?1为什么排在0的后面?请最大的小鸟号飞下去,请0号鸟留下,其它小鸟飞下去。

  师:观察,0怎么写?闭上眼睛用手指比划着写。

  师:要想把0写的既正确又漂亮还真不容易呢?老师这儿有一首有关写0的儿歌(画面出示)下面小朋友们跟着老师把儿歌念一遍。

  师:请同学们根据儿歌中的方法,在本子上写几个0。(写好后小组互相评比,然后全班评比,及时表扬写的好的同学)

  练习:

  在书上p29中间仿写。

  3、课间休息:齐唱《门前大桥下》

  二、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

  1、师:故事引入加法,请看(出示巢里没鸟画面)巢里有小鸟吗?用什么数表示?太阳落山了,小鸟也要休息(放飞回来2只)飞回来几只?用什么数表示?现在一共有几只?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4人答)

  板书:0+2=2

  师:师举例,生说算式,师依次报书

  2、师:当小鸟休息时,猫头鹰要出捉田鼠(出示画面)树上有几只猫头鹰,飞走了几只?还剩几只?

  板书:3-3=0

  师:为什么等于0?怎么想?先引导生用学具摆,再让生摆一摆,看看3-3是不是等于0?你摆的什么学具?怎么摆的?

  师:3-0=得几,怎么想的?

  生:举例

  三、巩固拓展

  老师考考大家好吗?

  1、p29:用什么数表示,为什么?

  2、p29:看挂图,谁来说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你想写什么算式(4+0),还可以怎么写?(0+4)

  3、p30苹果图先说图意再说算式

  4、p30抢答后让生找一找规律(10道有关0的加减算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篇2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0的认识和加减法”。请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下面请跟老师把课题齐读两遍。

  二.口述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学会的新本领是:1.知道0的含义;2.会正确读、写0;3.能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同学们有信心学会新本领吗?(好)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新本领呢?请大家按老师的指导认真看书,自学时,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谁看书最认真。

  三.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

  把书翻到第29页。手指29页猴子图和直尺图,思考:

  1.仔细观察每个盘子里的桃子和盘子下面的数字,重点看最后一个盘子和下面的数字,为什么写0?

  2.手指直尺图,观察:尺子上有哪几个数字?0写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3.写0时注意什么?(把0描红在书上)

  手指小鸟和青蛙图,思考:

  (1)鸟窝里原来有几只小鸟?飞走几只?鸟窝里还剩几只?怎样列算式?手指书中的算式3-3=0,为什么这样列?

  (2)左边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右边荷叶上有几只青蛙?一共有几只青蛙?怎样列算式?手指书中的算式4+0=4.,为什么这样列?

  (3)下面我们来帮帮小女孩,想一想,5-0=,你是怎样计算的?将答案写在书上。

  四.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认真看书。

  2.同学们自学的都很认真,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比一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3.检测:(做一做)课本29页做一做30页1.2题(小黑板出示,2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五.后教:评议

  1.学生更正。

  谁有不同答案请上来更正。提示:用红粉笔改,哪个地方错了先圈起来,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议一议)

  (1)30页1题:为什么最后一个鱼缸写0?

  教师小结: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

  (2)2题:为什么0.1.2.3.4.5这样排列?能不能5.4.3.2.1.0这样排,为什么?

  (3)29页做一做:认为3-0得数对的请举手,你是怎样算的?依次问0+2、0+0。

  (4)1-1对吗?你还知道几减几等于0?

  小结:1.任何数与0相加、减都等于这个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减都等于0。

  3.评议板书与对错。

  4.同桌对改、统计全班正确率、有错误的更正。

  六.当堂训练(练一练)

  今天大家表现的都很棒,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一比谁的作业能得100分,谁的字体最端正。

  书上30页第3.4.5题 选做:31页第6.7.8题

  七.板书设计

  0的认识

  板书内容:在田字格里写0

  剖析: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0原本只是一个数学的符号,似乎与孩子有一定的距离,但我在教学时始终以各种生活化,动态化的情景来展开学习活动。如“在故事中体验0”、“在直尺上找0”、“在情景中体会0的计算”让孩子们感觉0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0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可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找到了生活中的0,知道了它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它的意义变得那么丰富,学生对0的计算也可以用生活中事例来解释真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篇3

  1、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知道用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2、教学重点:

  知道用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3、教学难点:

  会进行十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4、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

  填一填、读一读:

  1元=( )角 1角=( )分 1元=( )分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米=( )厘米

  二、探究、尝试。

  1、自学内容一 做一做,说一说。

  0.1元=( )角 0.01元=( )分 1.11元=( )元( )角( )分

  0.1米=( )分米 0.01米=( )厘米 1.11米=( )米( )分米( )厘米

  2、自学内容三 想一想,填一填

  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1份是 ,也可以表示( ),其中的59份是 ,也可以表示( )。

  3、归纳:

  像0.1、0.23、0.049……这样用来表示( )之几、( )之几、( )之几……叫做小数。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分别用( )位小数、( )位小数、( )位小数……表示。

  三、巩固练习。

  书本P6第1、2、3、4题。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篇4

  单元导学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5以内各数的认识、5以内各数大小的比较、5以内各数的分解和组合、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0的认识和加减法。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学会了数10以内各数,以及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数的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此阶段,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使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它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是学生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备内容

  1~5的认识(1课时)→1~5各数的基数含义;1~5各数的顺序;1~5各数的写法

  比大小(1课时)→比大小;认识符号“>”“<”和“=”;会读、写不等式

  第几(1课时)→“第几”的含义;区分“几个”和“第几”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加法(1课时)→加法的含义;加法的计算方法

  分与合(1课时)→4的组成;5的组成;3和2的组成

  减法(1课时)→减法的含义;减法的计算方法

  0(1课时)→认识0;有关0的计算

  备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认、读、写5以内各数。

  2.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区分几个(基数含义)和第几(序数含义)。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能对5以内的数进行分与合)。

  3.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掌握“0”的含义,会读写0,能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法和减法。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2.借助象形图,经历比较物体数量多少的过程,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渗透一一对应思想。

  3.通过认识“+”和“-”,渗透符号化思想。

  4.会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活动中培养数感及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在书写数字时,注意形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注意书写工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备重难点

  重点

  1.1~5的基数、序数含义。

  2.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3.能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加减法。

  4.理解0的含义。

  难点

  1.掌握1~5各数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2.提倡算法多样化。

  3.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的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