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数学的课程教案

2023-07-25

幼小衔接数学的课程教案 篇1

  活动名称:自创规律排序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按照规律排序的能力

  2、能够自创规律排序

  活动准备:红、黄、蓝三颜色的珠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自创规律排序

  1、出示红、黄、蓝三颜色的珠子

  2、引导幼儿自创排序规律并依次将珠子排序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12页,对图形、小花及水果自创规律排序。

幼小衔接数学的课程教案 篇2

  活动名称:比较高矮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品有高有矮;

  2、知道高和矮是比较出来的;

  3、学习比较

  活动准备:1-5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高矮

  1、请高矮不同的两个小朋友站到前面,认识“高”和“矮”。

  2、请5个高矮不同的幼儿上台,其他人比较高矮。

  3、引导幼儿请最高的小朋友取数字1,第二高的小朋友取数字卡片2,依次为5个小朋友编号。

  二、巩固练习

  做幼儿用书第5页,按动物的高矮编号。

幼小衔接数学的课程教案 篇3

  活动背景:

  结合主题“我要上小学”中孩子们互留电话的主题背景进行活动预设,通过活动中孩子集体编出的密码,自然地引导他们学会关注同样答案下式题与式题间的关系,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的道理。

  活动目标: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 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

  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二、学习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个电话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电话号码又快又准确。

  2、各组交换检查。

  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

  (二)尝试根据答案编式题。

  师;这里有三个很特别的电话号码,等一会儿你们要用10以内的数为这些电话号码设置密码,电话号码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答案。你们编的密码要给别的组破译,所以要编得越难越好。

  刚开始请幼儿编题时,老师提供的号码可以是数字少但较特殊的(如1 10、119、120)o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如可以将“1 19竹编成一组密码:4 — 3,7 — 6,2+7、厨样还可以编成:7— 5+2 — 3,5 —2— 2,1+5+3等等。

  1、幼儿分组尝试编式题。

  2、小组相互交换式题并进行破译。

  3、请你们把破译出来的、与黑板上号码一样的电话号码贴在黑板上。

  活动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幼小衔接数学的课程教案 篇4

  活动名称:按特征排序

  活动目标:

  1、能够观察事物的规律;

  2、能够按照物体的规律排序

  活动准备:红、黄、蓝色的珠子各5个

  活动过程:

  一、按特征排序

  1、出示珠子,按照红、黄、蓝的顺序排列2遍

  2、请幼儿观察珠子排序的规律

  3、请幼儿按照规律,将剩余的珠子进行排列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10页,找出图形和小动物的排列规律,把空格里缺少的添起来

幼小衔接数学的课程教案 篇5

  活动名称:间接比较

  活动目标:

  能够对事物进行间接比较;

  活动准备:重量板

  活动过程:

  一、间接比较轻重

  1、出示三个重量板,编号分别为

  2、请幼儿感知。

  3、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2比3重,1比3轻,所以2最重?3最轻?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9页,比较动物运动会中谁跑的最慢,比较轻重中谁最轻,谁最重。

幼小衔接数学的课程教案 篇6

  活动名称:比较粗细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品有粗游戏;

  2、知道粗和细是相比较而言的;

  3、学习比较

  活动准备:彩色圆柱体(红盒)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将彩色圆柱体取出散放于桌子上

  2、取最粗和最细的圆柱体,分别命名“粗”、“细

  3、将其他的彩色圆柱体按照从粗到细的顺序来排序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6页,将圆柱体、树、绳子按照从粗到细的顺序排列。

幼小衔接数学的课程教案 篇7

  活动名称:比较宽窄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品的宽窄

  2、知道宽窄是相对而言的

  3、学习比较

  活动准备:长度相同、宽度不同的彩色纸

  活动过程:

  一、认识宽窄

  1、将长度相同、宽度不同的彩色纸排列到桌子上

  2、取最宽的与最窄的进行比较,分别命名“宽”、“窄”

  3、将其他的彩色纸按照从宽到窄的顺序排序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7页,将长方形按照从宽到窄的顺序编号。

幼小衔接数学的课程教案 篇8

  活动名称:比较薄厚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品的薄厚;

  2、知道薄和厚是相对而言的

  3、学习比较

  活动准备:薄厚程度不同的书

  活动过程:

  一、认识薄厚

  1、将薄厚不同的书排列到桌子上

  2、去最薄的和最厚德书进行比较,分别命名“薄”、“厚”

  3、将其他的书按照从厚到薄的顺序排列

  二、巩固练习:

  幼儿用书第8页,将书本按照从厚到薄的顺序写上编号,并区分衣服的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