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四季》说课稿 篇1
设计理念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这就要求一切教学的设计与实施,都应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案之前,必须分析学生的真实水平、心态等。
《雨的四季》的受众是高二学生,一般说来,高二学生已有独立的阅读分析能力,对生命与生活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会自己去发现美,赏析美。老师所要做的,只是引导而已。因此,本课的设计重在学生自己探究,培养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语文读本》第三册的一篇课外自读课文,是课本中抒情散文单元的拓展阅读篇目。写景抒情散文单元的鉴赏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这也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掌握好本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还是有所帮助的。
教学设想
本文通过作者对雨的描绘,实在抒发作者的情趣和对人生的态度。这种散文的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引导到学习中来,这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本文教学宜通过赏析语言和艺术手法入手,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题目设计不宜过难过死。因此,我设计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从知人论事角度出发,要简单了解刘湛秋的生平经历;然后品味抒情散文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写作者情致和意趣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同时培养学生自主鉴赏文章与即兴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作者对四季雨的不同性格的描绘,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并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教法学法
1、自读法:将教师点拨与学生自读相结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诵读法: 配乐朗诵,将教师范读与学生诵读结合起来,注意朗诵的语气、节奏,用诵读加深理解。
3、分组讨论探究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他们自己展开联想与想象,并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略)
《雨的四季》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是河大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神奇的大自然”。此文的鉴赏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美,赏析散文的画面美,教给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这也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学设想:
本文通过作者对雨的描绘,是在抒发作者的情趣和对人生的态度。这种散文的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引导到学习中来,这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本文教学通过朗读、赏析、感悟等环节逐步走进文本,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自然释放。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目标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从中体味大自然美丽的情趣。
2、学习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学习重点:
指导学生将学到的景物描写方法应用到实践中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作者介绍
刘湛秋,当代诗人。1935年10月生。安徽省芜湖市人。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2. 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静谧( ) 高邈( ) 莅临( ) 咄咄逼人( )
你觉得还有那些字需要掌握请写出来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
1.导入: 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句,同学们能说一说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师: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又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2.检查交流预习导学
三、内容研讨
诵 雨
1.范读并明确听读任务:
(1)勾划文中优美语句。
(2)给读不准的字正音。
2.明确诵读任务:
(1)语音规范表情诵读。
(2)整体感知文章的体裁及写法。
3.佳句赏析(如此美丽的画面,源于作者优美的文字,别致的修辞。请同学们将你欣赏的句子读出来,并说说欣赏的理由。)
读出你喜爱的句子,用这样的句式表述:我喜爱( )季的雨,她的( )永远是美的。
品 雨
1.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
春雨: 柔情而生机 夏雨: 热烈而粗犷 秋雨: 端庄而沉思 冬雨: 自然而平静
2.结合全文,谈谈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什么?
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给感情带来滋润,给思想带来流动,使灵魂得到净化。
析 雨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征
1.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 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效果 ?
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2.请在文中找一句你觉得写得特别美的句子,并简单分析它美在哪里。作者对雨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春雨:美丽、娇媚
夏雨:热烈而又粗犷
秋雨:端庄而又沉思
冬雨:自然、平静
小结: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
提示:赏析句子的方法1、抓关键词赏析句子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3、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4、从内容及思想感情方面赏析句子
悟 雨
1.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
“四季的雨”:单纯强调 “雨” ,显得呆板、生硬。“雨的四季”:充满灵动,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
2.文章第一段称呼雨为“她”行文中称雨为它,结尾称雨为“你”感悟作者的感情。
作者讲很多物象拟人化,使之可亲可感。人称的变化使雨的形象亲切自然,作者的情感流露更真实。
教师小结: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他的文字自然、亲切、优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色一声,他都能轻松道来,吸引着你跟着他的行文一走到底。
四、拓展延伸
绘 雨
赏析刘湛秋的诗歌《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展开想象和联想,模拟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把自己对某个季节或某种景物的独特感受,试着用富有诗意的或蕴涵哲理的话表达出来。
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
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
像飘落的羽毛
像一阵爱的抚摸
秋天,异样的恬静
苹果神秘地挂上白霜
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
像一只解缆的船
像滚动的绒线球
西风扬起蓝透了的云帆
枫叶在偷偷地把你张望
也许追求比秋天更多寥阔
也许幸福会不期而降
大自然 你的美每搅动一次
心灵便有一千种和谐的音响
教师寄语:今天你们出色表现太让老师感到欣慰了,真是“芳林新叶催陈叶,大海前波让后波”呀!著名的大文豪托尔斯泰曾说过:“一切作品要写得好,它就应当是从作者的心灵里唱出来的。”我们刚才在赏析这部《雨的四季》时已经从作者优美流畅的文字中感受到了那条贯穿始终的情感主旋律。正因为作者在描绘雨的四季容颜变化的同时,用深刻的笔触抒写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和对生活的思索,才成就了这篇文质兼美、堪称精品的散文佳作。
《雨的四季》说课稿 篇3
【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者,积累丰富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子,有感情并准确的朗读课文。
二、体味作者笔下四季雨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三、把握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写景散文中的运用。
四、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感悟作者自然与生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一、体味作者笔下四季雨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二、把握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写景散文中的运用。
【教学设想】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画面美,教学中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共同分析文章的画面美,并领会作者抓住特征写景时用笔之细腻,同时领悟、体会作者外露的情感。
【教学方法】
自读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绝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的“抒情诗之王”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二、字词预习检查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习的字词,弄清字词读音、字形以及含义。组内练写,互相检查。)(多媒体展示)
1、读准字音。
静谧(mì)莅临(lì)吝啬(lìn)(sè)
咄咄逼人(duō)粗犷(guǎng)干涩(sè)
2、掌握下列词语
静谧:安静。谧,安宁、平静。
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吝啬:过分爱惜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三、朗读训练
1、配乐欣赏,初步感知。
2、齐读课文,注意朗读时的重音和停连。
四、文本分析(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分析)
1、文章的写作思路。
(1)、文章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我”喜欢雨,以及喜欢雨的原因;第二自然段:写春雨;第三自然段:写夏雨;第四自然段:写秋雨;第五自然段:写冬雨;第六、七两个自然段:赞美雨。
(2)、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可以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喜雨;第二部分:(2—5)绘雨;第三部分:(6—7)赞雨。
2、用两三个词语概括每个季节的雨的特点。
(多媒体展示)
春雨的特点:美丽而娇媚
夏雨的特点:热烈而粗犷
秋雨的特点:端庄而沉思
冬雨的特点:自然而平静
3、作者的情感
文章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赞美之情,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
4、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2——5段。
五、难点分析(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小组讨论结果)
1、文章没有直接描写春雨,而是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多媒体展示)
这段文字写了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是间接描写,展现了雨过天晴的春意盎然。间接抒发了对春雨的爱恋之情。
2、凄冷的秋雨为什么能纯净人们的灵魂呢?(多媒体展示)
秋天的雨,端庄而又沉静。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的时节,给人安静与深思,秋雨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所以说可以纯净人的灵魂。
3、这种“特殊的温暖”,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多媒体展示)
冬雨给人以清冷和柔和的,万物经过冬天的洗涤,使人感觉到湿润、明亮与温暖,让人忘记冷冽的寒风,干涩而苦的气息,忘记了严冬。
4、上文写雨多用“她”或“它”指称,为何这一段改称“你”。(多媒体展示)
用第二人称称呼雨,显得更亲切感人,更能充分表达出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六、修辞分析
学生找出文中运用了修辞的语句,并选出一句自己喜欢的句子谈谈。
七、作业
1、有感情并准确的朗读课文。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到积累本上。
3、以“风的四季”为主题,运用比喻、拟人或者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几句话。
附:板书设计
雨的四季
春雨——美丽、娇媚
美丽夏雨——热烈、粗犷爱恋
喜欢秋雨——端庄、沉静渴望
冬雨(雪)——自然、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