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琴》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五十岁时向师襄学琴,勤学苦练,最后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故事,表现了孔子虚心好学、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文章语言朴实简练,人物形象鲜明,以孔子学琴为主线展开故事,凸显孔子顽强进取、追求卓越的艺术形象。全文既有对孔子学琴的正面描写,又有从师襄的眼睛看孔子学琴的侧面描写,还有师襄神态的不断变化。课文先描述师襄对孔子学琴的表现不解,再写师襄看到孔子弹琴后的诚恳评价与肯定,接着写师襄愉悦地欣赏孔子弹琴,最后写师襄惊异于孔子琴艺的高超,由衷地佩服孔子。通过师襄对孔子学琴过程的看、问、听、赏的动作与语言的描写,读者感受到孔子刻苦练习,技艺不断提高,达到炉火纯青境界的过程。
全文线索明晰,层次清楚。按照时间的顺序,写了孔子学琴的四个阶段:即学会曲谱——掌握技巧——弹出思想——曲中识人,情节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使故事既连贯又紧凑。让读者在阅读故事中感受到孔子孜孜以求的学习态度与进取的精神,从而产生深深的敬意,受到感染与教育。
围绕课文的主要情节,课文配有一幅插图,表现的是孔子专心弹琴,师襄陶醉于琴声之中的情景。观看插图,有助于学生把握重点、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搜集并选择、整理有关孔子的资料,扫除阅读障碍,逐步养成运用工具书及背景资料进行独立阅读的习惯。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尝试归纳默读的方法,交流默读的经验,提高默读的效率。在默读中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及作用,达到读懂课文的目的。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孔子刻苦学习的态度及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从中受到启发与教育。
4、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学习默读课文,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体会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孔子刻苦练习,琴艺逐步达到最高境界的过程。
教具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孔子的故事、言辞等资料。
教师制作介绍孔子生平、思想成就、历史地位、国际影响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展示成果。
(1)读生字。
(2)读课文。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学习第1自然段,初步了解孔子:
1、默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了解了什么,从中感悟到什么。
学情预设:
(1)学生可以从课文中获得信息,在大家的补充中可以全面把握内容,但对关键词语的作用难以体会,需要教师给予点拨,引导学生注意"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感受写作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到的信息有:课文概括地介绍孔子不但是思想家、教育家,还是音乐的行家,多才多艺;孔子对古代的乐器样样都会,尤其弹一手好琴;从不自满,还拜师学艺,表现孔子虚心好学的精神。
2、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
3、探讨问题:"尤其"什么意思?去掉这个词行不行?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句呢?这个词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的意思。去掉这个词,句子就不通了。作者强调并引用这个词,目的是突出了"弹得一手好琴"这句话。这个词在文章中的作用是:它不仅说明孔子琴弹得好,而且彰显孔子从不自满、虚心好学的精神,还起到引出下文、照应题目、贯通文意的作用。这句话中"弹得一手好琴"与下文"怎样练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文章内容真实可信。)
三、深入学习,品味感悟
1、默读"孔子学琴"的部分。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归纳出孔子学琴的几个阶段。
作者按时间顺序写出孔子学琴的四个阶段:
(1)"一晃十天过去了"——孔子学会了曲谱;
(2)"过了几天"——孔子掌握了弹奏的技巧;
(3)"又过了些时候"——孔子领会了音乐的精神,弹出了感情;
(4)"不知又过了多少天"——孔子从音乐中知道了作者。
2、朗读课文,全班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1)交流孔子学琴的四个阶段的划分结果。
(2)结合自己的音乐常识以及学习音乐的实践思考:这四个阶段的内容、难度有什么不同?孔子依次达到的目的说明了什么?从这四个阶段中,你体会出什么?(第一阶段是学会曲谱,第二阶段掌握技巧,第三阶段是弹出感情、感动别人,第四阶段是曲中识人。这四个阶段难度越来越大,我们从中体会出孔子学而不厌、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
2、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孔子是怎样不断追求,逐步达到理想的境界的?
3、边读书边标注,练习使用记录符号,并且要把自己的体会用简洁的词语标注在书上的空白处。可依次思考以下问题:
(1)找出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思考:从这些词语中你理解了什么?体会了孔子什么优秀品质?
(2)找出孔子说的话。思考:从这些词语中你理解了什么?体会到孔子什么优秀品质?
(3)找出师襄看孔子弹琴时神情的变化以及对孔子琴艺的四次评价。思考:从这些词语中你理解了什么?这些侧面描写表现了孔子是怎样的'人?
5、学生交流:孔子是怎样弹琴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知道的?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出什么?
6、师生交流。
在学生的交流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说出找到的词语、句子,而且要说出词语、句子的意思,并且说出从这些词语或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
有朋友远方来,不亦说乎?
四、质疑、释疑。
1、周文王何许人?
周文王姬昌是西周的奠定者。姓姬,名昌。姬昌是在其父季历死后担任周族首领的。他是一个很有作为的人,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关心民间疾苦,勤于政事,兢兢业业地治理国家。他以仁德为本,宽厚待人,保持质朴的美德,深得人心。这样,周族逐渐兴盛起来。为了使自己更有实力,他重视人才,礼贤下士,一大批仁人志士前来投奔。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姜尚,即姜子牙。姬昌在位时,商王朝还十分强大,所以,他在表面上仍臣服于商,但暗中加紧发展经济扩充军队。纣王听了崇侯虎的告发,把他抓了起来,关在羑里。他镇定自若,潜心研究八卦,创制了《周易》,后在臣子的营救下,被释放回到了周。这时,他的决心已下,一定要攻灭商朝,报仇雪耻。他整顿内部,认真做了准备工作。为了扩大政治影响,他不断对外用兵。姬昌晚年时,已经取得了当时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为攻灭商朝奠定了基础。
周文王体恤百姓、胸怀博大、任人唯贤等品质被后人颂扬。
2、"炉火纯青"的本意是道家炼丹时的火候,有什么故事或典故吗?
老师讲述《炉火纯青》的成语故事。
五、指导书写。
一、写生字词,把字写正确、规范:
1、"抑"字容易写错,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右边不要多一横或多一点。比较"印"与"卬"的不同,要把字写正确。"抑"字要注意结构特点,左高右低,左窄右宽。
2、"倦""纯""溢"这三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书写时注意搭配,左右两边的笔画既有谦让又有穿插,使字成为一体。"倦""溢"两个字点画比较多,要注意点的方向以及摆放的位置,努力把字写得左右匀称、字形饱满。
六、限时作业。
辨一辨,再组词:
抑纯倦溢浸谱
迎吨卷益侵普
板书设计
孔子学琴
学会曲谱——→练习技巧——→领会内容——→体会作者——→炉火纯青
《孔子学琴》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我任教的是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孔子学琴》这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五十岁时向师襄学琴,勤学苦练,最后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故事,表现了孔子虚心好学、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理解新词,掌握“厌倦、洋溢、沉浸、抑扬、炉火纯青”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师襄听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学习孔子虚心好学、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体会孔子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
难点: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读中悟情,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四、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的教学,我围绕教学目标,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自读品悟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在教法上,我先采用孔子名言导入,进而揭示课题。然后运用孔子图片及简介,拉近学生与课文人物的距离。教学中我以孔子是怎样使自己的琴艺炉火纯青的这一问题统领全篇来设计教学主线,起到高屋建瓴、纲举目张的作用。在分析这一问题时,我先引导学生学习前两个步骤:学习曲谱和掌握技巧。然后有扶到放,让学生按照老师交给的方法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交流后两步,最后小组汇报,得出正确答案。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学习课文的好方法,又能更好、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地感悟课文内容。
在学法上,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引导学生采用“多读、多悟、读中悟情、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用自由朗读、默读、小组读、指名带读等方法,养成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批注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相互交流中进行思维碰撞、在积极评价中不断升华感悟,突出彰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
五、说教学思路
我的教学过程是:名言导入—初读感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悟品质—谈谈感受。可以归纳为四个字:学-交-导-练。去年四月,在教育局领导和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学校派出一批教师到四川省东辰国际学校学习新课改,我很荣幸能参加学习。他们学校的课改进行的轰轰烈烈,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每年都有来自全国许许多多学校的领导老师参观学习。今天我的课正体现了四川省东辰国际学校新课改的四个步骤:学-交-导-练。学,指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独立思考;交,指学生把自己的所想及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导,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汇报答案,教师则加以指导,起点拨指导的作用;练,指的是课堂布置学习任务或者布置课外作业。本课的教学,我首先名言导入,然后初读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接着我提出了两个问题: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相关词语,画上波浪线。
2、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找出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独立思考这两个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接着以小组的形式汇报答案,教师加以点拨指导,然后得出正确答案。这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围绕《抓住重点词句,提高阅读时效》的主题,在教学中重点通过以下教学策略达成教学目标。
1、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本课的教学,我力求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小声读、默读、指名带读、小组读等,围绕“孔子是怎样使自己的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统领全篇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一边读书一边在书上圈画,接着在小组内交流,最后进行全班交流,汇报。这样,将读、思、悟、说很好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与圣贤进行精神对话,了解他们的经历,解读他们的人生,体会我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在阅读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学习其精神、吸取其力量,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感悟、提高阅读实效。先哲前贤的故事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与生命的色彩,是后人成长的营养和学习的楷模。文章正是通过具体描述孔子学琴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生动地表现孔子勤学苦练、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这是教材的中心、也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结合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等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抓住孔子学琴、师襄听琴的重点语句进行反复朗读,品读感悟,读中悟情,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进一步体会孔子虚心好学、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品质。
总之,在教学中,我处处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引导学生在读中想,在读中悟,感悟语言的同时积累语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进取,更加完善自己。
《孔子学琴》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孔子学琴》是语文冀教版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五十岁时向师襄学琴,勤学苦练,最后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故事,表现了孔子虚心好学、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文章语言朴实简练、人物形象鲜明,课文通过具体描述孔子学琴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生动的表现了孔子顽强进取、追求卓越的艺术形象。文章还通过描写师襄听琴的动作、语言、神态,从侧面表现出孔子纯熟的琴艺。默读课文,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体会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根据教材特点我教研组确立了《抓住重点词句,提高阅读时效》的研究专题。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琴、瑟、笙、磬、毕恭毕敬、诚恳、炉火纯青、如醉如痴、席地而坐、运用自如等生词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查找资料,课中交流资料更好地学习课文,走近孔子。继续进行自主识字,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等方法,来理解重点词句,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初步了解孔子,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毕恭毕敬、炉火纯青、如醉如痴、席地而坐、运用自如”等生词的意思。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3、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初步了解孔子,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
教法和学法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专题研究重点,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自读品悟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在教法上,我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出示鲜活的人物形象,使学生完全置身于与伟人直面对话的情景,拉近学生与课文人物的距离。以孔子是怎样使自己的琴艺炉火纯青的这一问题统领全篇来设计教学主线,起到高屋建瓴、纲举目张的作用。引导学生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地感悟课文内容。
在学法上,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用稍快的速度默读,养成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批注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相互交流中进行思维碰撞、在积极评价中不断升华感悟,突出彰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教学思路
我的教学过程是:名言导入—初读感知—自主探究—交流感悟—畅谈收获。
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围绕《抓住重点词句,提高阅读时效》的专题研究,在教学中重点通过以下教学策略达成教学目标。
1、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本课教学力求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小声读、默读、细读、分角色朗读等,围绕“孔子是怎样使自己的琴艺炉火纯青”的统领全篇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一边在书上圈画,接着进行全班交流,将读、思、悟、说很好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与先贤进行精神对话,了解他们的经历,解读他们的人生,体会我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在阅读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学习其精神、吸取其力量,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精神的根基。
2、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感悟、提高阅读实效。先哲前贤的故事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与生命的色彩,是后人成长的营养和学习的楷模。文章正是通过具体描述孔子学琴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生动地表现孔子勤学苦练、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优秀品质,这是教材的中心、也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结合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等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如抓住孔子练琴的动作,理解“毕恭毕敬”,感悟孔子学琴时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抓住孔子的语言、神态,将孔子的四句话集中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反复对比朗读,体会孔子虚心好学、严格要求、不断追求新的目标的学习品质。又比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师襄听琴的感受,通过理解“如醉如痴”等词语的意思,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受孔子琴声的美妙,领会侧面描写的作用等。
总之,在教学中,处处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引导学生在读中想,在读中悟,感悟语言的同时积累语言,全面提高其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