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活动爱惜粮食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爱惜粮食》是生本教材第一册的第34课。通过本节学习,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农民伯伯生产粮食的过程,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的良好习惯。今天我教学的是第一课时,由于需要认识的字很多,所以我把识字部分都放在了第一课时来完成。
二、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虽然大都生活在农村,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粮食。一年级的孩子更是没有亲眼见过农民是怎样种地的。6、7岁的孩子,他们的具体思维处于主导地位,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知道小小一粒米来之不容易,并认识到节约每一粒粮食的重要作用。
三、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教学时,通过音乐、图画、语言创设情境,
2、朗读体会法: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3、游戏巩固法:通过游戏“小鱼对对碰”“摘苹果”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词语并识字。
四、说学法
让学生以小组讨论、汇报的方式,小组间竞赛来提高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五、说教学过程
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识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新课标对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想,学生也只有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才会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本课的教学中,我时时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处处催化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学得不亦乐乎。
1、一开始,我创设了农民伯伯生产水稻的全过程,一年级的学生以具体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因此我设计了视频让学生亲眼见证粮食得来不易,并配以《悯农》的儿歌,让学生知道农民伯伯很辛苦,即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带动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2、教学过程中,齐读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字的读音,你读我评价环节,使学生互相学习怎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同桌之间再次校准生字读音。读课文一起来中,小组汇报,组长在讨论中已经分配好角色,既能考研组长的领导能力,又能巩固生字。小鱼对对碰游戏,把左边的小鱼和右边的小鱼碰在一起,变成生词,意在让学生在玩中学,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生字生子一起来,就是小组之间由组长和副组长带领3号和4号同学共同学习,互相教,找出实在没有办法学会的生字,圈出来,在下一环节的左边生右边熟中推出来,全班交流。同学们一起想办法记住它,在这里,我引导学生运用组词,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来识字,还可以通过偏旁部首来识字,这样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不容易忘记。当然识字之后巩固最重要,因此,我设计了摘苹果的游戏,一年级学生天性好动,在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力很难持久,游戏正好“投其所好”,通过比一比谁摘的多,小组能加分,尤其是3号4号同学上台展示我会加得更多,以此来提高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让学生乐学。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他们个个能精神饱满,愉快主动地巩固知识。
课程标准中指出一年级的阅读目标在于,让学生对感兴趣的人或事物能够谈出自己的感受,所以在最后的环节我让学生说一说学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道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起到正面的引导,再一次启发学生应该爱惜粮食。
以上只是我个人对本课的粗浅认识,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多提宝贵建议。谢谢大家。
社会活动爱惜粮食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爱惜粮食》是岭南幼儿多元智能课程大班社会领域第一学期的一个活动。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都非常优越,幼儿挑食、剩饭、浪费的现象十分普遍。而《爱惜粮食》这一主题活动,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体验劳动人民的艰辛,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爱惜每一粒粮食的良好习惯。这个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二)教学目标
依据《指南》的要求,结合幼儿的认知基础和本次活动的内容,我拟订了包括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
1.认知:了解粮食的由来,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能力:以“爱惜粮食”为重点,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3.情感:懂得爱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及成果。。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目标,我认为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是:教育幼儿爱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及成果。
难点是培养幼儿爱惜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说教法、学法
《指南》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我采用的教法有观察法、演示法、提问法、游戏法等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图片、肢体动作等生动有趣地展开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我十分重视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本次活动中,我引导幼儿通过参与、讨论、模仿、展示等活动方式,逐步完成活动任务,让幼儿在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并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拟订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好朋友,想不想认识他?好,让我们数一、二、三请他出来吧!(出示稻谷图片,并模拟它的声音向小朋友问好!),欢迎新朋友和大家见面,我们请这位新朋友给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
稻谷:嗨!小朋友们好,我的名字叫稻谷。小朋友们吃的白米饭呀就是由我做成的。
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位新朋友吗?他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粮食”。
(这一步,我主要通过直观的教具让学生感受稻谷、触摸稻谷,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二)了解稻谷,感知艰辛
1.稻谷今天有许多许多心里话想对我们说,你们想听吗?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稻谷:“小朋友,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饭,而“我”是一颗普通的米粒。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是怎样诞生的吗?”
(1)出示ppt1:(农民伯伯辛勤工作插秧的情景图),小朋友,农民们在干什么?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插秧的。(农民伯伯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脚踩着泥巴,汗流浃背,非常辛苦。)
(2)出示ppt2:农民伯伯辛勤浇灌秧苗及收割的情景。
禾苗在农民伯伯的精心护养下,渐渐长高了,为了让庄稼长得更加茁壮,农民伯伯要做什么?(锄草、施肥、喷洒农药、引水浇灌)经过半年多的辛勤劳动,庄稼成熟了、农民伯伯还要做些什么?(农民们要把稻子割下来,捆成捆儿,运到地头,再经过脱粒,碾去稻壳等许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们现在吃的大米。
(这一步我的目的是让孩子们真实地感受粮食的由来,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小朋友,看到农民伯伯如此辛苦地耕种,你们想说些什么呢?在这里我让孩子们充分交流、讨论,抒发自己的感受,进一步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
2.了解用水稻作成的食物
小朋友,你们知道水稻能做成哪些食品吗?(根据幼儿所答逐一出示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线等图片。)
(过渡)是啊,我们每天都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甜滋滋的米饼、米糕,可是在一些贫困的山区,却有许多的孩子还吃不饱……
3.观看饥饿儿童的图片、体会粮食的重要性,进一步理解节约粮食的重要意义。
(三)联系生活,培养习惯
粮食对我们如此重要,而农民伯伯为了种出一粒粒的粮食,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不怕劳累,洒下了多少辛勤的汗水,那么我们要怎样对待粮食呢?
1.播放幼儿平时浪费粮食现象的视频,让幼儿判断对错。
2.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爱惜粮食。
(设计理念:对照自己,分辨是非,引导幼儿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四)播放儿歌,结束活动
播放礼仪儿歌《爱惜粮食》(自己吃不用喂,吃干净不浪费,爱粮食,识时务,粒粒米皆辛苦),组织幼儿随音乐做礼仪操,加深幼儿对粮食的理解,激发幼儿爱惜粮食的欲望,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也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
(五)活动延伸,学以致用
开展“小小检查员”活动,邀请班上的幼儿轮流当“小小检查员”。每餐之后检查幼儿的餐具是否还有剩饭剩菜?督促幼儿爱惜粮食。
(俗话说得好,学以致用,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用,这里我利用每天小朋友们在幼儿园吃午餐的这一环节,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学有所获。)
以上几个方面是我在设计本时的基本思路。在设计过程中如有不够的地方,希望能得到各位评委的指导。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