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的。因此,孩子老是跑啊跳啊,安静不下来。家长怎样才能让这样一个活泼好动的小孩子能安安静静的做一些事呢。现在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内容来了解一下吧。
“首先家庭要排除环境干扰,营造一个温馨宁静的气氛很重要。”专家许威威指出,日常生活中,家里要少一点七嘴八舌、不要把孩子像玩具一样抱来丢去。更不要在孩子在场时,当众谈论他的不足、取笑他。
她建议家长,每天至少要有15-30分钟,家里每个人都安静忙自己的事。孩子长期在这样环境的熏陶下,注意力自然就会提高。
另外,家长可以在固定的地点放置孩子的书桌、小椅子、文具、书柜、光荣榜等,营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要求孩子做静的活动时都在自己的位置上认真进行,长期坚持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养成良好习惯。
“不要乱跑!”你经常这样吼孩子吗?
家长首先要充分理解孩子,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不过分的范围内不必太严厉要求孩子。有些家长动不动就对孩子喊:“不要乱跑!”、“不要乱动!”等一连串的“不要”,殊不知这种是最没有用的教育方式,而且还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陈明兴教授建议家长,不妨先忽略孩子的不足,代之以赏识为主的家庭教育,对非多动行为进行强化,当优秀的一面不断增长,之前的不好表现也就自然消失了。
许威威补充说,当孩子专注于学习时,大人不宜随便打搅。同时,家长在倾听孩子讲述事情,以及和孩子共同活动时,也要以身示范,聚精会神地听讲,避免敷衍和漫不经心。
他们充沛的精力是否得不到发挥?
许威威指出,许多孩子不听话,吵吵闹闹,其实是因为他们的精力没地方发挥。因此,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动静有序的生活习惯,注重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要把孩子的精力和智能引导到有趣、有益的活动中,这样就不会因为无聊而撒娇、吵闹了。
她指出,婴幼儿时期的宝宝以无意注意为主,任何新奇多变的事物都能吸引他。所以家长要注意控制和变换宝宝的无意识注意力和有意识注意力,使大脑的活动张弛有度,既能做好某些事,又不至于过度疲劳。
“家长要变化孩子学习和玩的内容,动静结合。做游戏不要总是玩一种,那样孩子就体会不到游戏的乐趣,就更谈不上在学习了。”
引导孩子坐下来,试试这些办法吧
no.1丰富孩子每天的生活
孩子的精力远比大人来得旺盛,家长要将孩子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使孩子有机会宣泄过剩的精力。
可抓住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先重点培养,再带动孩子学习其他知识的专注能力。
no.2早期阅读识字有利静心
许威威指出,在婴幼儿时期,家长陪孩子进行适度的早期阅读识字,对于发展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都很有帮助。亲子教育
“从小养成阅读识字的兴趣和习惯,不仅能培养起孩子终生爱书的美德,而且在朗朗的亲子共读声中,孩子受到儿歌、童话、科普读物的陶冶,会自然而然地养成活泼好奇、安静专注的性格。”
no.3让孩子做感兴趣的事
孩子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注意力是比较集中的。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多引导他们玩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