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打造自己的天地

有许多的孩子由于妈妈照顾的非常周到,因而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什么事都想着让家长帮助去做去处理。在这方面一直以来就处于被动的方面,向家长这样子照顾宝宝的方式 会使宝宝失去了锻炼的机会的。

  帮助孩子获得自足和自信,是每一个妈妈对孩子最重大的教育使命。换句话说,我们教育孩子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度过难关,重新振作,而不再总是依赖于成年人。这意味着要授之以渔,将面对生活中的扑朔迷离的能力交给他。

作为一个心理学专家, 3个孩子的母亲,发现以下几个方法确实对开启孩子的自我意识和主动精神意义非浅。事实上,孩子们并不需要我们代替他们做任何事,将他们从挫折和失意中拯救出来,或者为他们的受挫准备理由,孩子们自己能解决属于他们的问题。

  鼓励孩子自己拿主意

  10岁的孩子已经同意了晚上去陪一个朋友,但突然又接到当天晚上去参加一个同学的生日宴会邀请,而那个朋友却没有收到邀请。“妈妈,我该怎么办?”她想让你给她拿主意呢!

  不要为她决定。相反,你应该引导她去思考她做出的每一个决定可能带来的后果,从而帮助她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你可以通过问问题来引导她,对于一个大孩子,可以建议她让孩子自己拿主意的次数越多,将来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就越强。

  教孩子有事相互商量

  孩子们又争吵起来。两人因为看电视看不到一块儿打了起来。像往常一样,他们希望你来协调纠纷。

  一个好办法是:教孩子有事相互商量,这样他们能自己避免太过火爆的情况出现。你可以说:“如果你不高兴,可以出去干点别的。大家都走开去,好好冷静冷静,这样就都能平静下来。”然后,你需要解释一下:“你们必须学会有事相互商量。如果你提议出去玩,他又愿意,那不是两个人都很高兴吗?”

接下来,教他们一些相互协商的方法,规定时限也是减少争吵的好办法。

让孩子学会承受来自同伴的压力

  12岁的儿子对你说,他“不得不”买价格不菲的运动鞋,因为“所有男同学都穿这样的鞋子”。事实上,有时候来自同伴的压力可能是积极的。但是,我们担心的是孩子们是否受到同伴不良行为的误导。而如果他们学会了对事物进行客观的逻辑分析,那我们就不用担心他们会因为担心同伴排斥自己而趋炎附势,最终受到误导了。

  你可以先拖延一段时间,一个月之后,你可以问他:“你要的和别人一样的那种昂贵的运动鞋值得买吗?如果不买会怎么样?”孩子或许仍然“嘴硬”地说必须要买,但他可能已经开始思考“值不值得”的问题了。可以为他设立“服装津贴”。这可以帮助他自己决定自己的资金安排,从而使他学会更实际地去安排自己的服装支出。

  不要帮他,让他学会自我管理

  “妈妈,你怎么也得帮我找个理由呀!”女儿在恳求你:“我没时间写周记。但是,如果我不交一篇上去,老师就不允许我去参加夏令营活动。”

  kelly是个34岁的母亲,女儿8岁。她告诉我,她常常掉进女儿给她设的陷阱,不得不替女儿打圆场。“现在,女儿已经习惯于出了事就等着我替她解围。”你是不是也和她一样,一而再再而三地“保释”孩子?如果是,试试下面我提供给kelly的方法。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