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孩子都是出于积极乐观的一方面教育的,没有考虑过自己所给孩子带来的负面的影响。即我们在保护孩子,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体恤孩子情感的同时,很可能会让孩子带到另一个极端呢。
“完美妈妈”的副产品:超前满足,妥帖保护和弹性规则
我们从孩子诞生之日起,就在心里许下了“做个完美妈妈”的承诺。我们努力了解与孩子相关的一切,拼命保护幼小的他不受任何伤害,所以我们就……
* 超前满足。我们接触了很多教育理念,所以我们心里已经有了成型的清单:从床铃到布书,从《天线宝宝》到《洪恩英语》,从蒙氏拼图到全套滚轴装备,从翻斗乐到海洋馆。总之,只要是对刺激感官,激发潜能,陶冶情操有作用的,我们就会把它带给孩子。于是,我们有时会惊讶:我的孩子很乖,几乎没有什么要求。其实,不是孩子没有要求,而是我们在孩子知道要求之前,就已经满足他了。而与此同时,“你快乐所以我快乐”,我们在满足孩子的时候,自己获得了巨大的身心愉悦。
* 妥帖保护。我们对孩子的保护已经由身体触及心灵。我们在防止他们跌倒、落床、溺水之上之外,更加在意如何帮助他们免于承担压力、责任和遭遇逆境。孩子总是完不成拼图,我们担心他受挫,于是不停地安慰说“这个太难了,你已经很棒了”;孩子在小朋友中不拔尖,我们就会创造“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的机会让他获得成就感。我们非常担心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伤痕,所以竭尽全力铲平坎坷。
* 弹性规则。在家里的我们,是世界上最人性化的领导。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家里不设防。孩子渐渐长大,但总能在做错事情时得到太多的回旋余地。
我们几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些做法无异于娇惯,只不过它们更加隐蔽,在“让孩子快乐“的美好愿望的掩护下看上去更加合理。但是就是这种隐形娇惯,剥夺了孩子承担和面对的机会与能力。
忙碌妈妈的愧疚,在不知不觉地中变成娇惯。
今天的爸爸妈妈,似乎比历史上任何时期的父母都有“理由”娇纵孩子。
* 我们要孩子的时间越来越晚,要得越来越谨慎。而与此同时,我们为孩子积累的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厚。于是,这个经过充分计划、严密监控和隆重等待之后的成果,一出生就不可避免地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因为爸爸妈妈愿意、也有条件花费更多的金钱、精力在这个绝无仅有却又姗姗来迟的结晶身上。
* 我们面对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上班妈妈们能够给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所以我们心底隐隐的愧疚感让一切疼爱都显得理所应当。为了让难得的亲子时光气氛融洽,我们往往会满足孩子的要求,容忍孩子的顽劣,忽略孩子的问题,谁让我们不能在生命的最初几年,时时刻刻在他身边呢。
* 我们太在意自己的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我们太希望孩子爱我们,所以我们会想方设法地取悦于他,生怕严厉、苛刻,甚至抠门儿这样的字眼和我们沾边,生怕别人家的爸爸妈妈在自己孩子的眼中更完美,更可爱。所以,在一些不起眼的问题上,我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警惕和克服隐形娇惯,是父母每天都在面临的一场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