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教案 篇1
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教案
框题二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一、内容与分析
(一)内容: 1、“一对孪生子”共有的心态;2、自信有助于成功
(二)分析:本框题紧接第一框题《我能行》,课本上列举了大量的自信的实例,贴近学生实际,比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要合理运用。”本框主要阐述自信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认识到自负与自卑会导致失败,学会分析自负与自卑心态的表现以及它们使人远离成功的原因,进而体会自信是有助于成功的心理品质。
二、教学目标及分析
(一)目标:
1、了解自信是成功的基石;2.培养学生具有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
(二)分析:
本框对应了课程标准中“成长中的我”中“自尊自强”部分:“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通过本课时的教学,让学生充分明白自卑和自负都会妨碍人们成功,在辨析中深刻领会自信者成功的良好心理品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养成这些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问题诊断分析
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浓度和自信心都不足,通过本框题的学习,应当使学生产生良好的自信效应,促进学习和做人。自信有助于成功,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学生只有树立自信,才会获得成功,才能以良好的心态接受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快乐的人。可以利用学案给学生补充一部分应对自卑、自负的办法。
四、教学过程
上课之前先请大家听一首诗:“也许你想成为太阳,可你却只是一颗星辰;也许你想成为大树,可你却只是一棵小草;于是,你有些自卑。其实,你和别人一样,也是一道风景。做不了太阳,就做星辰,在自己的星座发热发光;做不了大树,就做小草,以自己的绿色装点希望;做不了伟人,就做实在的自我,平凡并不自卑,关键是必须做最好的自己。不必总是欣赏别人,也欣赏一下自己吧!”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我也是一片风景》这首诗,让学生意识到:我们自己有时也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欣赏自己,从而引出学生希望正确地看待自己、欣赏自己的想法,以此导入新课。
活动一:小品《小铭的故事》(三位同学表演)并为他提出忠告
看完小品之后请学生思考问题:
1.小铭为什么会失败?——“自负”,同时让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像小铭这么自负的人吗?
(马谡失街亭、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等)
2.失败之后的小铭又有什么改变?——“自卑”,同时让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像小铭这么自卑的人吗?(例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水门事件及生活中的例子)
3.自负和自卑有什么共同特点?——“以自我为中心”
4.由自负和自卑的共同点看出二者有什么必然结果呢?——“远离成功”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其实自负和自卑常常在一个人身上并存,因为他们都产出于对自己的不正确的认识:一旦自己取得一点儿成绩,就会自负;而一旦受到一点儿打击,就很容易自卑。
通过故事一,大家找到了小铭失败的原因,同学们,你们希望小铭一直这样失败下去吗?你们准备如何帮帮他呢?
树立“自信”,正确、全面地看待自己,使自己不再自负和自卑,而是变得很自信。
活动二:自信者必备的心理品质了解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之后,请大家讨论两个问题:
1.说一说:请你介绍一些自信者取得成功的故事。(例如:刘翔、谢坤山的事迹)
2.想一想: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 比较:
自信者 自卑者 自负者
面对问题和失败 乐观 悲观、轻易放弃 狂妄
工作的动力源泉 好奇 名利 名利
从事工作的态度 专注 胆小 眼高手低
【设计意图】这组讨论的设计重点在于让学生在讨论讲述中,自己分析出知识点,这样分析总结出的知识点,学生对它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在比较难理解的“好奇”这个知识点中,插入一个小品,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通过比较自信具有乐观、专注、好奇、有目标,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这有益走向成功。通过比较更直观更通俗化,有益于学生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讲了两个大问题:1.自负和自卑使人远离成功,因为自负和自卑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2.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因为自信者有乐观、好奇、专注的良好心理品质。
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教案 篇2
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自信的含义和表现(知道)
【思考题1】(请认真阅读教材,独立完成问题)
(1)什么是自信?
2、把握自负和自卑的表现,认识自信、自负和自卑的区别(掌握)
【思考题2】你如何区分自信、自负、自卑(小组内成员合作交流)
自信
自负
自卑
表现
影响
或作用
3、了解自信者具备的有助于成功的品质(理解)
【思考题3】请认真阅读教材,独立完成空白地方
由于自信者 、 与 ,有目标,注重 ,
体验 ,所以他们可以减少外界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最快、最好地到达胜利的终点。
4、树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掌握)
【思考题4】(请认真阅读教材,独立完成问题)
我们应该怎样需找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二、问题与题例
问题一:自信的表现有哪些?
问题二:自负和自卑有什么共同特点?
问题三: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是怎样增强信心与实力的。
【题例】杨杰是一名七年级学生。他胆子很小,老师提问时,从不敢举手。虽然老师提出的许多问题他都会回答,但他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唯恐回答错了会遭到别人的嘲笑,他现在很苦恼。
假如你是杨杰的朋友,你会建议他从哪方面矫正自己?
【解析】杨杰的这种胆怯的心理是一种自卑心理,是不健康的,如果照此发展下去会对杨杰的个人才能的发挥和人生发展非常不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议他远离自卑,走向成功:树立自信心;积极寻找机会锻炼自己;要更多地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发挥个人特长。
【参考答案】杨杰的这种胆怯和自卑心理是不健康的,发展下去会妨碍自己才能的发挥和人生发展。我建议他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矫正:
1、 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不要总拿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2、
三、目标检测1、尊重他人就是( )
①关注他人的尊严 ②从欣赏、鼓励、期望等角度来善待对方 ③不做有损他人的事情 ④对他人的观点绝对赞同,他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⑤什么事都让着他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
2、适度的自尊有助于我们面对批评,改正错误;过度的自尊则使我们过于敏感,作茧自缚,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这就说明在生活、学习中我们 ( )
a.自尊要适度 b、自尊不要强求 c.自尊可有可无 d、自尊要量力而行3、一个人想要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 )
a.欣赏他人 b.鼓励他人 c.学习他人 d.尊重他人
四、配餐检测a组:判断题:1、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的基本表现只是尊重他人的人格。 ( )2、自尊者达观,要养成豁达、开朗的性格,应该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和态度,哪怕是恶意的侮辱和诋毁。( )3、唯有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胜不骄,败不馁,才能永葆自尊。( )
b组:1、我们要做到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 )
a.对于他人的话言听计从,决没有反对意见 b.对于他人的缺点也要当作优点看待 c.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劳动,尊重他人人格 d.在任何时候总是赞美他人2、我们要做到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 ) a、对于他人的话言听计从,决没有反对意见 b、对于他人的缺点也要当作优点看待 c、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劳动,尊重他人人格 d、在任何时候总是赞美他人3、下列名言体现自尊的有( )a、我将粉碎一切障碍。(巴尔扎克) b、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范晔)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4、获得他人尊重的前提是( )a、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b、学会悦纳自己c、克服逆反心理 d、自尊和尊重他人
5、爱因斯坦的邻居的一个小孩子经常来爱因斯坦家玩,小女孩的母亲知道后赶紧来道歉,埋怨孩子打扰了教授的宝贵时间.爱因斯坦竟然风趣地说:“噢,不用道歉,她带甜点给我吃,我帮她做数学题。不过,我从她那里学到的东西,恐怕比她从我这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这主要表明爱因斯坦具有的心理品质是( )
①爱慕虚荣,以赢得他人的尊重 ②懂得尊重他人
③是个谦虚的人 ④好为人师,诲人不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三国时,诸葛亮急于与司马懿决战二将一套女裙送给他,以羞辱他,可司马懿“临辱不惊,遇辱不怒”。由此可见( )
a、放弃自尊 b、自尊豁达者 c、贪生怕死 d、不善于尊重他人
c组:分析题:
情景一:校园里,两位同学走路的时候说笑打闹,结果一不小心,撞了对面走来的人。他们俩不仅不道歉,还骂骂咧咧,推推搡搡。结果,被同学们谴责,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情景二:公园里,一名同学拿着一袋瓜子,一边走路,一边嗑瓜子,还把瓜子皮扔得满地都是,引得路人侧目,最后,又被罚款。
(1)两个情景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2)我们应该怎样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