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保护》教案 篇1
7.3 自我保护 教案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体会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2)知道法律是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有力武器,初步学会寻求法律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明白自我保护要讲究方式、方法;分析、思考自己在日常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2)掌握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巧,懂得寻求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充分认识自我保护的重要意义,克服依赖和过于独立的心态,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是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有力武器。
◎ 教学方法
活动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 课时安排
2课时 。
第一课时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课时 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
(情景讨论)
探究园的 “情境研讨”:请你根据书上p66的情境,对小浩应对歹徒勒索可能采用的几种方式和将会产生的结果进行设计,并选择一种保护自我的最佳方式。
现在分4人小组讨论,给大家3分钟时间讨论,并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写在书上。
(3分钟后,请4-5名学生公布小组讨论结果)
大家对小浩应对歹徒勒索可能采用的方式和将会产生的结果进行了设计,大部分同学选择“先付钱,记住歹徒的面貌,再报案挽回损失”的方式,都得根据自身和周围的情况随机应变,最好的方法是在面对不法侵害时既保护了自己,又能使罪犯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我们面对侵害,第一个念头就是“我必须保护好自己”,用书上的话来说就是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用最有效的方式避免不法侵害的发生,从而保护好自己。
(板书)一、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为什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必要性)
(1)自我保护能力是人生存所需要的重要能力
(投影)据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多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或安全事故,这其中除了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外,约80%的非正常死亡,本来是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加以避免的。
平均每天有几十名学生死于本来可以避免的意外事故,这样的事实让我们震惊!虽然,我们不可能完全预见灾难的发生,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如果我们有自我保护的意识,掌握了基本的自救知识和技能,那么,许多损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板书)(2)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本领,是健康成长所必需的
(投影)资料:据统计,近年来,各类未成年人受伤害的事件呈上升趋势。每年我国有近2万14岁以下儿童非正常死亡,40至50万儿童受到车祸、中毒、他杀、自杀等意外伤害,未成年人已成为危险环境的受害者。
——摘自《北京青年报》XX年8月31日
生活是美好的,但生活也是复杂的,在我们的周围也可能出现各种侵害我们合法权益甚至生命健康的情况。你知道自己生活中可能受到哪些侵害吗?
(学生举例,参考书上p68)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随时遭遇各种意外和侵害。而我们未成年人处于人生的幼弱时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容易受到伤害。所以……
(板书)(3)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刚才我们明白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必要性。也讨论了在面对勒索的情形下怎样进行最有效的自我保护。你知道在受到侵害的情况下,怎样保护自己吗?
(板书)二、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p67讨论会:“自我保护大家谈”
遇到下面这些情境时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有效的自我保护?
(组织小组讨论,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讨论课本上的情境)
(逐条讨论后,由老师总结)
1、发现家里或学校出现火情
一旦发现火情要及时关闭电源(煤气总开关),同时打开门窗呼救。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楼道中应伏身前进,不得乘坐电梯,(如果地势、楼层较低可撕碎床单做成长布条、绑在窗户上,并沿着下水道逃生),如附近有电话,应迅速拨打“119”报火警,准确地说出火情发生的地点,在必要时还要外出引导消防车到达火情发生地。
2、离开商店时被怀疑偷东西遭强行搜身
分两种情况:①对方想对你进行搜身还没有进行时,你可以先用法律威慑对方,告诉对方这样做是违法的,从而有可能中止对方搜身的意图,从而保护自己。
②你还来不及对他们进行阻止或阻止行为失败,又找不到援助时,已被他们强行搜身了。这属于自我保护失败的情形,接下来应该怎么办,我们等一下再讨论。
3、独自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
绝不能贸然开防盗门,应委婉拒绝,如果来人强行进门,则应大声呼救。
较好的处理方法:
①假装没有人在家或用录音电话糊弄来人。
②即使你一人在家,也不要让对方知道你独自在家,要制造有家长在家的假象。
③如果来人纠缠不清,可打电话请求楼下保安或邻居的帮助
4、发现同伴溺水
不提倡未成年人贸然下水救人,应大声呼救求得路人的帮助,或拨打电话求助,或赶紧寻找长木条、棒子之类东西去救助同伴。
5、网友或笔友要求与你见面
①坚决委婉拒绝见面,保持神秘感
②如果非常想见面,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自己熟悉的地点(必须有许多人的地方)同时告诉家长,带2个以上同伴随行。
6、好友被人欺负,请你去帮忙“出一口气”。
千万不要为了友情而义气用事,首先你要了解好友与他人发生纠纷的原因,然后尝试有没有和解的机会,要告诉家长或老师或其他可以帮助你的部门,否则,很容易出现打架斗殴,后果不堪设想。
7、家里与别人发生纠纷要打官司,可经济状况不好,无法支付诉讼费用
可以登报或上电视请求社会的帮助,也可以请求国家的法律援救。
(教师小结)
这7种情况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在生活中大家还可能碰到更多、更复杂的情境,万一我们碰到了,第一必须冷静下来,只有冷静地分析处境才有可能想到最好的保护自我的方法。
具体的方法,我们来看看书上给我们的建议。书上帮我们总结了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板书)1、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防火、防水、防气、防盗方面的自我保护 2、在公共场所的自我保护
[1]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2]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安全
[3]发现险情懂得呼救,不要贸然行动
[4]预防精神污染,避免受到毒害
[5]善于识别骗术,避免受骗上当
(提问引入新话题)
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有时用书本提供的方法并不一定就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当自我保护失败后,我们应该怎么办?
现在来看一个案例,思考一下这位少女在自我保护失败后,她的处理方法是否恰当。
(投影)案例:
上海一位14岁的少女在一次参加同学的生日宴会中,被一名因喝酒乱性的男子性侵害后,一直没有告诉家长,由于她本身体型较胖,家人也比较疏忽,致使她怀孕一直没人发觉,8个月后生下一男婴。生下男婴后,警方获悉介入此案。
提问:这名14岁少女面对被性侵害、自我保护失败后,她的处理方法是否恰当?
(案例讨论)
(不恰当,她应该及时告诉家长,请求法律的帮助,找到并惩治罪犯。)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正确的做法是……?(划线)
(板书)三、请求法律帮助
1、必要性:
(1)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惩治罪犯,维护社会秩序
师:我们再来看看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大家看书上p70。
(板书)2、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法律援助
(逐一分析、讲解)
p70阅读与研讨:“小李该怎么办”
p71“逃生方案”
作业:阅读p71《阅读与感悟》,多学几招自我保护的方法。
《自我保护》教案 篇2
幼儿园大班 动物的自我保护教案
动物的自我保护
主题《动物大世界》
内容和要求:
1、 对动物奇特的现象和特殊本领感到好奇,体验探索动物世界的乐趣。
2、 了解人类可以从动物的一些特征中获得启发,进行发明创造。
活动取材:二级主题《千奇百怪》p200页《螃蟹的奇遇》,二级主题《学来的本 领》p210《红军装和迷彩服》。
设计意图:
最近我们开始进入主题活动《动物大世界》的开展,为此孩子们收集了各类书籍、卡片,把硕带来了一本关于保护动物的图书——《保护濒危动物》,引起了很大一部分孩子的关注,他们从恐龙的灭绝说起,说到了人类要怎么样保护世界上所有的动物。这时候,我就觉得,保护动物和动物的自我保护是一个可以放在一起研究的内容,于是,我向孩子抛出了这个绣球,让孩子了解一些动物是如何保护自己的。并试图和孩子们共同感知、认识生活中仿生现象,了解人类可以从动物的自我保护中获得启发,进行发明创造,感受“仿生”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和精彩,让孩子们尽情地幻想,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向往。这个活动就这样产生了。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归类。
2、感受动物给人类带来的启示,有进一步探索动物保护自己的兴趣。
活动准备:
动物自卫的动画,会自我保护的动物图片,火车,相关文字。
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发——引出动物的自我保护
1、t:动物王国里开来了一辆火车,你最希望来的是什么动物呢?为什么?
2、幼儿自由交流
3、过渡:这些动物要坐上火车,可是碰到危险怎么办呢?
二、交流分享——了解动物的自我保护
1、观看flash《螃蟹的奇遇》:看了接下来的录像,大家就知道了。
1)刚才你看到了什么?
2)螃蟹的大钳断了以后还能长出来,壁虎有没有骗他?
3)这是一种什么本领?还有谁有这样的本领?(壁虎、蚯蚓)
2、小结:原来动物们不仅需要我们保护,也会自我保护。
3、交流分享:
1)t:小火车说:火车开到很远的地方会发生许多危险,所以火车上都是会自我保护的动物,而且每一节车厢里的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是一样的,你知道是谁?他们是怎么样自我保护的?
2)集体操作:出示小青蛙:这么多车厢,我该做哪一节呢?(幼儿帮助,说说为什么?)
3)个别操作:火车车厢太多了,小动物们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车厢了,我们一起来发挥爱心帮帮这些可爱的动物朋友吧!送他们到自己的车厢
保护色:青蛙、蚱蜢
“盔甲”护身:乌龟、蜗牛、穿山甲等
硬刺自卫:刺猬、海胆、豪猪等
逃跑、快跑:鹿、斑马、兔子等
自切:壁虎、螃蟹
放臭气:甲虫、黄鼠狼等
喷墨汁:章鱼、乌贼
4)小结:小动物们很聪明,想了许多办法来保护自己,有的-----有的-----等。它们真是了不起的动物。
三、迁移;学来的本领
1、讨论:你最欣赏哪种自我保护的方法?为什么?
了解不同的自卫方法给人类带来的启示。
四、延伸
1、t:小动物们真了不起,我们人类从他们身上发明了这么多东西,请你再想象一下还能从动物身上发明什么呢?
活动反思:
活动开展之后,我有很多想法,先从目标上来说,第一个目标完成的比较好,能够通过第二个环节的开展,有序的达成。而第二个目标完成的有些急促,只起到了蜻蜓点水的作用,没有能深入展开。
从活动环节来讲,本次活动第一环节的开展比较失败,应该说第一环节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子的作用,是孩子们经验再现的一个环节,与目标没有太大关系,可我在开展时却把它扩大了,在其中整合了许多东西,致使这一环节用时太长,影响了后面环节的开展。所以我感到,一个活动中的整合真的应该随机,而不能像今天这样预设太多,反而有些画蛇添足。
第二环节展开的比较自然。第一部分观看课件引出自切,我利用多媒体先让幼儿知道动物再生的本领从而过渡到自切的自我保护,在这时,我随机的一句整合起到了这个作用,提升了幼儿一部分的经验。而在第二部分出示火车车箱时,这部分预设的不是很好,因为孩子已经在区角中有了经验,我应该让孩子自己说出自我保护的方法,而我要做的是将他们说到的展示出来,这样虽然是一个预设的环节,可看上去比较自然。在验证部分,我在预设时本来是老师带领孩子一节一节车箱验证,为了避免枯燥我又整合了一些知识点,可在活动开展中,发现孩子兴趣十足,都想纠错,我正好利用这一点,请他们自己验证,引出了“海星不知道放哪儿?”“乌贼和章鱼的区别”等争论,从而达到验证的目的。可是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改变,使我之前预设的知识点不知道放哪儿,而我没有学会放弃仍然硬生生的整合进去,看上去很不自然,很牵强,如孩子已经讲过逃跑的方法,我也已经小结过了,从而由兔子引出了装死的自我保护方法,可我还是硬生生地回到逃跑将“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整合进去,所以说我还是没有很好的理解整合。
第三环节应该是一个次重点,可由于前面第一环节时间没有把握住,所以这一环节的开展我很急促,只是匆匆点过,有些头重脚轻的感觉。
整个活动开展下来,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整合一定要随机性,即使你预先想好的知识点,在活动中可以随机取舍。
《自我保护》教案 篇3
课题 第十一课 自我保护1、远离危险,拒绝侵害 2、学会求救和自救(两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 了解未成年人权益遭受侵害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初步了解这些行为所应承担的和社会责任。 2、学会分析权益遭受侵害的案例事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选择适合自我的保护途径。
重点 培养识别危险和诱惑的意识。
难点 培养识别危险和诱惑的意识。
教学模式
四环节
教学方法
分享、讨论、讲授法
教具
教
学
步
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复习提问:(3-5分钟) 1、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 2、对未成年人实施的四种保护? 二、揭示目标(3-5分钟) 1、成长中的不良诱惑及其有什么危害。 ⑴、试举出成长中的不良诱惑a ⑵、认识这些不良诱惑的危害b 2、保护自己的基本常识: ⑴、未受侵害时,怎样预防受侵害?c(怎样保护自己) ⑵、自己受欺时怎么办?d(当你遭遇恶霸欺负时) ⑶、他人受欺时怎么办?e(见有人被欺负时) 3、面对侵害时的心态?f(思想上、口头上、行动上) 4、求救和自救的具体方法和技巧。g 三、学生阅读课本,初步熟悉教材。(3-5分钟) 四、新授:(20-25分钟) 学生回忆、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一齐朗读目标。
教
学
步
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1、成长中的不良诱惑及其有什么危害。 ⑴、试举出成长中的不良诱惑a (出走、吸烟、攀比……) ⑵、认识这些不良诱惑的危害b 讨论:以上面提到的或学生说的的诱惑、危险来一个个的进行分析。 反思:我们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吸取哪些教训? p85 2、保护自己的基本常识: ⑴、未受侵害时,怎样预防受侵害?c(怎样保护自己) (不要置身于危险地带、保持距离、不随便透露个人信息……) ⑵、自己受欺时怎么办?d(当你遭遇恶霸欺负时) (p87:补充:记住对方相貌特征、及时报警……) ⑶、他人受欺时怎么办?e(见有人被欺负时) {帮助、告诉(报警)……} 3、面对侵害时的心态?f(思想上、口头上、行动上) (面对侵害,不要害怕,保持冷静,勇敢地向侵害者说“不”!勇敢地、机智地拒绝侵害、反抗侵害。) 师:敢于、善于斗争。 4、求救和自救的具体方法和技巧。g 阅读p88“如何应对灾难性危机”后出几个题目让学生讨论: 师:如何防止①被绑架②敲诈勒索③欺骗利诱④被拐卖…… 五、练习。(10分钟)①练习册p92 身临其境 ②课本p86讨论。 六、小结本课内容。(3-5分) 意识―――预防―――敢于、善于斗争。 学生讨论后举手个别回答问题。 让几个学生试着归纳,其他学生补充后师再概括。 学生讨论后举手个别回答问题。
板
书
设
计 1、成长中的不良诱惑及其有什么危害。 ⑴、试举出成长中的不良诱惑a ⑵、认识这些不良诱惑的危害b 2、保护自己的基本常识: ⑴、未受侵害时,怎样预防受侵害?c(怎样保护自己) ⑵、自己受欺时怎么办?d(当你遭遇恶霸欺负时) ⑶、他人受欺时怎么办?e(见有人被欺负时) 3、面对侵害时的心态?f(思想上、口头上、行动上) 4、求救和自救的具体方法和技巧。g
《自我保护》教案 篇4
粤教版思想品德学科七年级下学期课时授课计划
第七单元第三节《法律护我》第一个框题
《自我保护》(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分析
《自我保护》是粤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七单元《法律护我》第三节的第一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前两单元《特殊保护》、《处处保护》的学习为本课学习打下法律基础。本课意在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我说的内容是本课的第二课时,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解决问题”的环节,在本课起到引导的作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进行创新。整堂课充分围绕“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展开教学,非常直观突出本课的重点。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认知起点:七年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都不够成熟,往往对不法侵害的认识不足,因此,在日常行为中,缺乏对自我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缺乏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常常出现生命和安全方面的问题。
2.学习兴趣:参与活动,体会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3.学习障碍、难度:七年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不够成熟和社会经验不足,他们既需要依赖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又具备一定的独立性,但容易受到客观环境所左右,因此遇到侵害时,有的胆小怕事,不知所措;有的则冲动行事,不计后果。
三、设计思想
建构主义课程观强调教学要立足学生、立足生活,构筑多维互动的教学方法。
考虑到教材这部分知识,学生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通过运用多媒体中的影音手段进一步强化学生直观体验,使知识从学生的感知体验中来。在多媒体的直观体验的基础上,把图片、视频等呈现的问题,通过开展资料汇报、集体讨论、成果展示等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在教学中,通过思考评价挑战学生的理智,使学生做到会思—独立思考;通过自主探究切入并丰富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做到会探究—想方设法去探索;通过角色扮演给学生足够自主空间,让学生学会合作;通过总结反思使学生获得积极、深层次的学习体验—自主构建知识结构,从而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学习的主体。
四、 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生活中的安全隐患。
知道: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加强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充分认识自我保护意义,克服依赖和过于独立的心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七年级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要求,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六、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
前
准
备 (一)、课前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搜集资料。 学生搜集:搜集生活中安全隐患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活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搜集资料可以使学生在交流分享、丰富自己的认识和经验。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角色扮演 感悟“自我保护”:
1、 组织学生角色扮演
2、 引导面对歹徒恐吓钱财采用的几种方式?
(板书主题):自我保护 1、角色扮演、小品表演
2、感悟入境 一、运用小品和多媒体音效手段,激起学生参与的热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引发情感上的互动,顺利自然完成导课任务,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共
同
探
究
突破重点和难点 第一步,资料展示 引思“自我保护”
1、指导:学生展示事先搜集好有关安全隐患的资料。
2、设问:谈谈你对身边(校园)的安全隐患的认识。
3、总结: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是青少年健康成长所必需的 1、小组交流搜集的材料,然后在班级展示。(组内同学互评,小组长撰写评语)。
2、引思置疑
实现知识的互动,生活情景引领学生走进新课程。
第二步,视频播放 导思“自我保护”
展示:情景一:发现小偷进入房间时。情景二:独自在家,陌生人敲门时。情景三:做电梯,电梯故障时。情景四:网友要求与你见面时。 1、观看视频、
2、感知发现 架设探究桥梁,直攻难点,指导学生感知发现,从而实现人—机互动。生活兴趣活跃学生参与新课程。
第三步,信息交流 拓思“自我保护”
1、拓思:当我面对以上情景时,我该怎么办?
2、师生互动。 1、分组讨论,信息交流,
2、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思维上的互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油然得到发展。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创生新课程
第四步,汇报展示 综合
“自我保护”
1、诱导:学生把交流的方案,通过小品等多种方式展示出来。
2归纳知识: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方法和技巧(防盗、防水、防气等) 1、展示小品
2、学生自评互判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内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悄然得到深化。生活世界促进学生创造新课程。课堂因学生动态生成而精彩。
第五步,拓展升华 反思“自我保护”
1、拓展:课前小品三位学生面对歹徒恐吓钱财的三种方式,对吗?为什么?
2、升华:面对不法侵害,不可一味退让,也不可打击报复,最好的方法是寻求法律帮助。 反思总结 以社会生活为切入点,并最终落在社会生活上,主题让学生升华,实现心灵上的互动。生活知识激活学生丰富新课程。
课堂小结
强化认识 辅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学完本课你得到的启发是什么? 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结构 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
课后延伸,学有所用 设计作业:你拨打110报警吗?说说报警的基本方法。 巩固新知 作业评价再次回归生活,实现知识扩容和迁移
七、教学反思
笔者以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水平、整合多种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笔者在教学设计中“以生为本”,尊重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得到活泼、创造性的发展。如在表演小品、观看情景剧,自主探究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亢奋状态,那激情、那智慧的火光带给同学和老师以欣喜和鼓舞,令师生不知疲倦地学习再学习,表达再表达,交流再交流。有人说过:教育要给缤纷的个性搭建多彩的舞台,要给共舞之外的独舞保留一点精彩回旋的自由空间。今天,我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空间和平台,他们却能尽情表演,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掌握维护权益的有效方法。
2、营造和谐的氛围,放飞学生的心灵
教学的实质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意味师生间的相互建构。在表演、自主探究、观看情景剧等环节中,从学生的角度想,把观察、思考、表演、讨论、评判的权利还给学生。课堂上,学生娓娓道来,或紧张、或激动、或专注,我总是用欣赏的眼光注视学生、用真诚的赞扬激励学生,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学生不再拘束,课堂成为他们展示智慧、放飞心灵的宽阔舞台。
点评:
教材创新,呼唤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新《课标》“教学建议部分”指出:“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围绕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借助信息技术、运用视频故事、学生的生活经验、开放性的角色表演等,自主生成、拓展、丰富教学内容,引领学生向生活深处舒展,在动态中探究、营造自我保护的“场”。结合教材的特色,根据学生探究的需要,我顺势开发了四个情景,与原教材内容相比,变得鲜活、丰富且更加贴切,提高了学生对自我保护思考的“含金量”,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人文性、思想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