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从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谈起,青少年可能面临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侵害,因而要学会自我保护。,教材提出了学生应提高警惕、学会用法律和智慧来保护自己。通过教学,让学生能正确面对可能受到的意外伤害和不法侵害,敢于并善于保护自己,使自己健康成长,也体现课程标准与内容。
本课主要落实了课程标准中的以下内容:
“成长中的我”的第三部分“学法用法”中“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本课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内容,也是将心理品质教育与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内容。
【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时授课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十三四岁的青少年来说,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以及他们有限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常常会受到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社会不良行为的侵害。因此,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教给他们必要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他们更冷静地面对侵害,保护自己,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地学习和生活空间。我们可以围绕学生的生活实例,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去领悟,去觉醒,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有效办法,使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并对学生的生活带去积极的影响作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习 目 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追求安全而充实的初中生活;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
学会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保护自己,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能力目标:
要求学会认识和判断面临的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有效方法,逐步形成自我保护的能力;初步形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3)知识目标:
知道身边存在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知道我国法律为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特殊保护;知道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安排】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活动一(导入)
生活体验——人生ab剧
以情景模拟、参与体验的活动方式使学生知道身边可能遇到的种种侵害
活动二
生活观察——还有哪些侵害
依托现实的活动情景,帮助学生获得防止侵害,避免危险的方法
活动三
生活小结——分析造成侵害的原因、防范侵害的对策
帮助学生识别判断各种受侵害的原因,从中提炼防范侵害方法
活动四
生活探究——编写《自我防护手册》
通过资料收集活动,增强学生的分辨能力和自护能力,培养中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小 结
问:你觉得上完今天这节课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认识到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检测设计】编写《自我防护手册》
【 点 评 】
本课教学设计的突破点是构建课堂的生活意义。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建构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实现人的生命价值的活动。我们的教学应有生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