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一、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我所带的班级是七年级3个班,班级油38名学生平均年龄在13-15岁学生刚进校时间不长对这个学校的环境还是比较陌生,所以做什么事情都比较胆怯,再加上孩子的生理发育到了青春期性格上,都有所变化开始羞涩,所以老师叫回答问题都害怕自己回答错了不愿意回答,这节课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懂得自信的含义;能区分自信、自负、自卑,能正确地评价自己。
2.过程与方法目标:帮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找到自信的感受,调整心态,形成新的自我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到“我能行”,肯定自我,悦纳自我;在对自我正确认识基础上,树立自信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自信的含义
2.教学难点:自信、自负、自卑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活动法、角色体验法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资料。
六、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XX年,对于中国人来讲是不平凡的一年,它因为哪些事而变得不平凡?(学生说出XX年的重大事件)
2.在汶川地震中最感动你的人物是谁?请你介绍他的事迹。
3.教师出示林浩的图片急事迹,并启发学生思考:是什么力量推动林浩救出两名同学?(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自信。
过渡:林浩一个10岁的孩子便拥有这么强的自信,比他小的孩子有没有自信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下面的探究。
(二)活动探究,学习知识
1.活动一:我有“我能行”
(1)多媒体出示小孩爬楼梯的材料并思考
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正努力在爬楼梯,他的肚子紧紧贴楼梯上,翘着小屁股,两只小手使劲地忙乎着,两条小腿儿使劲向上蹬,怎么也爬不上去,两次、三次……他失败了,他趴在那不动了,是累了?还是在想着什么?妈妈急忙跑过去,想帮帮他,可他推开妈妈的手,继续爬,最后,他终于靠着自己爬上去了!
a.这个小孩为什么要推开妈妈的手?(因为他相信靠自己也能爬上楼梯,这就是自信)
b.如果这个孩子会说话,当妈妈帮她时,他会说哪一句话(三个字)?(快乐人生三句话-我能行)
过渡:这个孩子有自信,其他孩子有没有?
(2)多媒体出示孩子图片组并引导学生感受他们都有“我能行”。
过渡:这些孩子都自信,都有“我能行”,跟他们相比,你有我能行吗?
(3)我有“我能行”
a.写出你的“我能行”